上海共青团主动服务青年成才成长需求

把夜校开到青年的身边和心坎上

上海法治报 2024年07月16日 王葳然

“下班后送自己去夜校”这一火热现象映射出年轻人旺盛的精神文化需求

  □  见习记者  王葳然

  现在的年轻人喜欢下班后送自己去夜校上课。“夜校”并不是新鲜事物,随着当代青年成长成才需求的快速增长和多元发展,“夜校”这一学习方式被激活并焕发新生机。

  据了解,团市委自今年起打造“青年中心·青年夜校”项目,指导各区团组织充分用好资源禀赋,按需开办青年夜校。

  截至目前,全市各级团组织共开办青年夜校87家,设立课程220门,招收学员逾5000名。课程涉及文化艺术、体育健身、职业发展、社会融入等大类。

  为推动青年夜校高质量、规范化发展,团市委于近期发布市级层面第一批青年夜校课程资源清单和《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办好“青年中心·青年夜校”的工作指引》,部署建设全市“2+16+X”青年夜校分布体系,重点在青年中心、保障性租赁住房、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人才公寓等青年集聚区域高质量开办夜校,切实服务引领更多职业青年。

  那么,这些靠拼手速也抢不到的青年夜校究竟为何如此有魅力呢?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不仅因为夜校就在青年们的身边,更因为夜校贴近青年所需,既提供了实实在在的知识和技能,又提供了满满的情绪价值。

  把夜校开进社区开到青年身边

  对于“打工人”来说,夜晚的时间十分宝贵,许多夜校便直接把课堂开到了青年人的“家门口”。

  “大家知道自己的皮肤属于什么色调吗?”“上底妆前应该做到哪些步骤才更服贴?”在普陀区中岚居青年夜校的美妆课堂上,具有十年化妆师经验的小瑾老师正详细讲解面部美学的审美标准、如何判断自己的脸型、肤质及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化妆品等。在这个课堂上,青年们不仅掌握了美妆技巧,也结交了兴趣相投的朋友,对社区有了更强的归属感。

  青年夜校不仅开在社区,也出现在一些企业、园区的青年中心,让青年从“职场”到“校园”实现无缝衔接。徐汇区以全区77家青年中心为阵地载体,分层分类开设青年夜校,让青年夜校嵌入青年“15分钟工作生活圈”:从漕河泾开发区等企业园区,到钟书阁、徐家汇书院等青年爱去的网红打卡地……青年们可以在15分钟内找到夜校。

  把夜校开得更充实更对青年胃口

  “一、二、三、四,右、左,手抬起、打开……”在闵行区浦江镇微领地青年社区的舞蹈室内,一群青年学员正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尊巴。

  “我所在的青年社区青年比例达90%,大家都很期待有能聚在一起、互相认识的平台,所以今年5月份社区青年中心推出夜校课程时,我们就第一时间报名参加。”尊巴课学员邢懿琳告诉记者,“我报名的尊巴课程,价格亲民且物超所值,一节课只需20元,一期总共上六次课,既可以让自己短期内保持每周运动习惯,又避免了长期课程可能导致的后期懈怠与资源浪费,而且授课老师也具备专业资质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让我深感每一分钱都花得很值。”

  除此之外,其他区的青年夜校还积极引导青年弘扬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充分结合本区文化资源,开设了许多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让更多青年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也推动着传统文化传播与青年的精神需求实现“双向奔赴”。

  把夜校开得更规范更火热

  青年夜校不仅是青年“学艺”的好去处,更是青年大展作为的主阵地。

  记者在市团校YSPACE二楼看到“夜读盛夏—品读会”“信息科技探秘和实践应用”及“新媒体+AI应用短视频制作”等3门免费课程正在开讲。据悉,首期试运行推出的3门免费课程,一经开放,不到半天时间全部报满。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夏季夜校新推出了搏击操、瑜伽、形体礼仪等14门课程,受到青年们的热烈欢迎和积极报名。

  “在没有参加夜校时,我的业余生活总是独自在房间内刷短视频看电视剧,参加夜校后才发现自己下班后能做这么多事!”邢懿琳表示:“我也从团区委老师这边得知,青年夜校陆续还将开办更多课程,我也会持续关注课程报名的动态,选择出自己心仪的课程。”

  市团校充分发挥政治学校的课程和师资力量优势,积极联系国企、高校等单位参与夜校课程供给。下一步,市团校、市青少年活动中心还将以建设市级枢纽型青年夜校为目标,持续打造课程师资的“中央厨房”。未来,还将广泛发掘、联动辖区“两企三新”领域青年,积极培育青年带头人,推动开展青年规划师进夜校、夜校青年讲师进社区、社区少先队进小区等联动项目,让优秀青年反哺夜间服务、反哺社区治理,形成“双向奔赴”的闭环。

  “下班后送自己去夜校”这一火热现象映射出年轻人旺盛的精神文化需求。据了解,团市委还将进一步统筹全团资源,整体推进青年夜校工作,将强化内容供给,重视思政引领类课程开发配送,同时注重整合各方资源,推出更多批次课程配送菜单,开展“我最喜欢的十大夜校课程”等寻访活动,发掘并推广一批优秀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