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章炜
电瓶车改装大功率电池后着火,火势在停车棚中蔓延,一连烧毁了五十多辆电动自行车……一边是等着赔偿的车主们,另一边是经济拮据引起火灾的外卖哥,如何让事情顺利解决?
改装电动车引发着火
2023年11月的一个凌晨,位于上海市奉贤区青村镇的一处停车棚发生火灾,过火面积约56平方米。经司法鉴定,这起火灾共造成财产损失11万余元。
租住在涉案车棚旁小区内的小许,平时以送外卖为生,主要交通工具是一辆电动自行车。为了增加里程数,小许给电动车换了个大功率的电池。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禁止单位和个人在非机动车上加装蓄电池、电动机等动力装置,更换不符合出厂额定电压的蓄电池或者擅自更换电动机等动力装置。
还没起床的小许听说车棚着火了,担心与自己更换电池有关,赶紧下楼查看。现场一片狼藉,包括他的车在内的50多辆电动自行车被烧得面目全非。根据奉贤区消防支队的事故认定,无法排除小许电动车的电池热失控引发火灾的可能。
青村镇司法所工作人员约谈小许后,小许承认在充电过程中违规更换涉案车辆电池,存在过错。但自己并未购买车辆保险,无法获得理赔,加上每月工资仅6000多元,除去房租及必要生活支出外所剩无几,只能拿出2万元赔偿款。第二天,车主们找到青村镇司法所,想请司法所出面协调解决后续赔偿事宜。
“根据小许提供的银行流水,除去日常的生活开销,确实没什么赔偿能力。”青村镇派出所民警黄弋赟了解情况后说。
“类似这种火灾受损案例,第一是要尽快确定每一位车主的损失金额。另外,能不能尝试让第三方先行向受灾户垫付款项呢?比如车棚的相关建设单位、管理方等。”奉贤新城人民法庭副庭长张晓燕说。
建设方先行垫付赔偿
经过司法所做工作,车棚建设单位愿意先行垫付车主们的损失,以解燃眉之急。“我们愿意承担社会责任先行垫付。但我们不是侵权主体,先行垫付之后,如何向小许追偿?”车棚建设单位法定代表人很是担心后续引发二次纠纷。
在青村镇的“奉法客堂间”里,司法所、人民法院、公安、律所、车棚建设单位等相关人员聚在一起,商讨下一步解决方案。经过近三小时的沟通,初步的处理思路有了:司法所和公安机关负责落实细化每名车主的损失金额;人民法院指导建设单位和车主进行调解,并引导小许作出还款承诺,固定证据链;律师现场协助法官,为车主们提供法律咨询……“三所一庭”成员单位各司其职、相互配合,为车主们架起权利保护“屏障”。
几天后,青村镇司法所联合相关单位召开会商会议,准备签订调解协议。“协议中应约定好该笔赔偿系最终的赔偿数额。每名车主的损失,可以在评估报告的基础上,由各车主拿出车辆购买发票确定。对于车棚建设单位的顾虑,可以在协议中明确垫付的性质,保留其向小许追索的权利。”张晓燕对调解协议逐条进行指导。
小许在现场人员的见证下签订了还款承诺书。有了调解协议和承诺书,车棚建设单位悬着的心放下了,及时将赔偿款汇入了车主账户。赔偿到位之后,张晓燕和同事们关注着车棚重建事宜。法官助理配合涉案居委会开展了系列法治宣传活动,向居民们普及电动车改装的法律风险。一个月后,改建后的车棚重新投入使用,数台充电设备、灭火器、探头配置到位,安全使用规则张贴在醒目位置,一切又恢复了往日的井井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