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间里的“珠宝定制”原来是售假

上海法治报 2024年10月22日 孙晓光/徐荔

  □  通讯员  孙晓光  记者  徐荔

  “宝宝们,重点来啦!”“新到款式,限量定制!”“专柜缺货,这里不能错过!”夜晚的直播间,网店“J家珠宝高级定制”里主播正展示新款珠宝……巧的是,“小扇子”“四叶草”等这些定制珠宝与知名品牌的大热款式“分毫不差”。原来,这家网店打着“珠宝定制”的名号,实际销售的却是假冒产品。

  2024年1月,公安机关接到线索,辖区有消费者买到假冒的珠宝首饰,经过侦查,民警锁定了该网店的经营者。2024年1月17日,该网店经营者犯罪嫌疑人金某、王某在浙江省被公安机关传唤到案。民警在二人暂住处现场扣押尚未销售的假冒品牌珠宝约200件,涉及梵克雅宝、卡地亚等多个品牌。经鉴定,涉案珠宝首饰都是未经授权生产的假冒注册商标的产品。

  金某、王某到案后交代,两人是夫妇,2019年注册了网店,最初主要销售千足金产品,但生意一直不好。后来,有人推荐了这个“特殊定制”的方法,他们“试营”一段时间后,店铺很快有“生机”。再后来,他们还用家人的身份信息注册了珠宝定制2、3、4号店,“多线开花”。金某每周直播四五次,每晚7点准时上线,节假日“加班”促销。王某主要担任客服,提供售后服务。他们从深圳上家采购一批热销“网红”款式,根据客户需求包装,通过快递寄送至全国各地。

  经查,2022年1月起,金、王二人为牟取非法利益,未经注册商标权利人许可,低价购进假冒品牌珠宝首饰后通过网络平台销售,销售金额约为280万元。奉贤区检察院审查认为,犯罪嫌疑人金某、王某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仍然销售牟利,情节特别严重,应以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近日,经奉贤区检察院提起公诉,区法院以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判处金某有期徒刑3年,宣告缓刑3年,并处罚金60万元;判处王某有期徒刑1年6个月,宣告缓刑1年6个月,并处罚金3万元。

  说法>>>

  作为电商营销的新模式,“直播”以其全方位展示产品、主播即时回答提问等特点,补足了传统线上平面展示的局限性,这也隔着屏幕给“假货”增加了曝光度、提升了“可信度”。消费者要树立科学的消费观,提高防范意识和辨别能力,切莫盲目跟风。

  网店经营者应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诚信合规经营。知假售假,不仅侵害注册商标权利人的合法权益,还扰乱正常网络经济经营秩序,不利于网络交易健康发展。一旦走上这样的“致富路”,将承担法律责任,付出法律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