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随着拳击奥运冠军夫妇分享给儿子打生长激素的经历,“打针增高”再次成为网友热议的话题。身高什么样的孩子要打生长激素?生长激素是否值得打?生长激素是否有副作用?除了打针,还有哪些方法促进身高增长?记者近日咨询了多位关注儿童生长发育的医生。
并非所有孩子都适合生长激素
“在临床实践中,生长激素的使用通常需要根据具体的适应症来决定。例如,针对因垂体功能障碍导致生长激素分泌不足而出现生长迟缓的情况,或是患有特纳综合征、小胖威利综合征等遗传性疾病的患者,以及小于胎龄儿、特发性矮小症的儿童等。”航空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方红娟说,并非“矮小”的孩子都需要使用生长激素。有些孩子的身高虽然低于同龄人,但并未达到医学上定义的“矮小症”标准。
记者检索发现,生长激素的价格在每针500元至1000元,实际费用因类型、规格、地域、医院等因素有所不同,一年治疗费用通常在上万元。目前,重组人生长激素被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4年)》,其报销类别为乙类药品,为限制性用药。限制性条件为生长激素缺乏症。
“在门诊中,每年会有许多家长带着孩子因身高问题前来就诊。有的孩子还没青春发育,身高稍偏矮范围,家长就急着想打生长激素,有的青春发育后期骨骼接近闭合,来要求打针促生长。”江苏南京儿童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顾威说,并非所有的孩子都适合生长激素,要确定一个孩子是否需要注射生长激素,还要查看儿童身高曲线图,与同年龄同性别同民族进行比较,只有被诊断为矮小症,才可能考虑使用生长激素,但这种治疗方式并非适用于所有矮小儿童,并且必须在经过详尽的医学检查后由专业医生评估决定。
生长激素是否有副作用?
家长的焦虑,是生长激素被使用甚至“热捧追逐”的重要原因之一。小悦的家长李女士就讲到了自己的经历,她知道身边有朋友在给孩子打“增高针”,但多是在很亲密的小圈子里分享效果,“家长心头焦虑身高,不想让娃娃输在起跑线,别人都在想办法,你不想办法,感觉就对不起孩子,自己肯定不想落后嘛。”
曾有媒体报道,深圳有一个家庭为孩子身高而焦虑,带孩子注射一年的生长激素,结果孩子的身高从109厘米长至120厘米,一年内长高了11厘米,而没打激素前一年只长高了五六厘米。可副作用也随之而来,孩子经常出现感冒、发烧等症状,却找不到病因。此外,每次上完体育课后,孩子总感觉肌肉酸痛,早晚还会出现不明原因的头晕症状。后来,停用生长激素后,孩子身体才逐渐恢复正常。
生长激素是否有副作用?方红娟解释,任何药物都可能带来副作用,因此在使用生长激素前,必须进行严格筛查,特别是要检查是否存在潜在的肿瘤细胞或其他禁忌症。虽然生长激素本身不会直接引发肿瘤,但如果体内已有肿瘤细胞,使用生长激素则会成为禁忌。此外,生长激素的使用还可能引发一些副作用,如糖代谢异常、甲状腺功能异常、关节疼痛等问题。因此,接受生长激素治疗的儿童需要定期回访医院,监测健康状况,并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对于激素有误解,但也应慎重使用
“生长激素只在符合适应症的情况下才会被使用。”成都大学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董文渊指出,生长激素是激素的一种,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是安全的。
所谓“符合适应症”,就是包括生长激素缺乏症、染色体异常、特大综合征、SHOX基因缺陷、努南综合征、小胖威利综合征以及特发性矮小症(ISS)等。但在实际的生长发育门诊中,董文渊遇到了不少家长对激素存在误解和恐惧。“以前人们提及的激素多指糖皮质激素,它与生长激素有本质区别。糖皮质激素危害较大,可能引发水盐代谢紊乱等副作用,生长激素是一种肽类激素,其结构与人体内生长激素几乎一致,通过分泌生长因子促进软骨增长。”
董文渊强调,所有药物都可能有不良反应,生长激素也可能有。如果孩子符合生长激素的适应症,医生会明确告知家长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比如可能出现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高胰岛素血症、骨密度下降等情况。
除了临床干预外,顾威建议家长们关注日常生活习惯对孩子身高的影响。“饮食荤素搭配,要保证蛋白质的摄入。还要有充足的睡眠,比如在睡后一个小时内,人体内的生长激素出现,在深睡眠一小时后生长激素分泌达到高峰。还有一些跳跃性的有氧运动,比如跳绳游泳打篮球等,有助于刺激生长激素的自然分泌。”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封面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