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造后的苏州河围栏

□ 见习记者 王葳然
记者上次见到普陀区信访办副主任廖春燕还是在盛夏时节的苏州河畔。
那个午后,一场近300人参与的“河道治理”大讨论活动在半马苏河党群服务中心二楼展开。近日,记者在回访中了解到,活动上居民提出的问题或建议已逐步有了回音。
“你还记得活动上第一个提问的那位男士吗?”回忆起当时的场面,廖春燕向记者打开了话匣子,“我们住同一个小区,之前经常看到他在业主群里反映这个问题,我们在筹备这场大讨论的时候也预料到,肯定会有居民提出关于河道异味的问题,所以举办活动前几天我就主动联系了他,邀请他过来发表一下意见。”
“桃浦河泵站放江后水质受到污染,会有刺鼻味道,周边居民不敢开窗。”这是大讨论活动中第一个被提出的问题。在此前的采访中,普陀区建管委副主任董锐告诉记者,由于夏季气温高,管道内微生物大量繁殖,导致水体含氧量降低形成“臭水”“脏水”,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方式之一就是建立初雨调蓄池,将放江初期的“臭水”“脏水”蓄存下来进行进一步处理,避免直接放江进入河道。
记者在回访中了解到,市级有关部门正在推进苏州河深邃工程(试验段),该工程能够实现苏州河沿线排水系统的初期雨水调蓄,同时,普陀区目前已建成西北物流初雨调蓄池,也正在推进桃浦新村、岚皋南初雨调蓄池建设。
“就前几周吧,我们小区业主群里又有业主说河道有异味了,这位提问的男士第一时间在群里发声,帮助很多居民了解情况。”廖春燕告诉记者,“从共治再反过来为自治助力,这样的效果已经超出了我们的预期,这也说明沟通是有效的,苏河议事厅就是为群众和政府部门搭平台,让群众了解政府的工作,也让政府了解群众所需。”
令记者印象深刻的还有苏州河流域能否垂钓的问题。“垂钓爱好者们喜欢‘野钓’,就是到设置的垂钓点之外的地方钓鱼。活动结束之后,我和区水务局的同志保持联系,前几天还发给我一张照片。”采访中,廖春燕一边向记者展示手机中的照片,一边说,“区水务局对个别垂钓点位做了试点改造,按照《苏州河岸线管理办法》,现在已经设置了11个钓鱼点指示牌。同时,还安装了可升高的围栏,汛期水位上涨的时候,就将围栏升高,确保市民垂钓安全。”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时提出了“人民城市”重要理念。苏河议事厅大讨论活动鼓励开放式的意见表达,不预设、不彩排,居民提问题,有关部门负责人来解答,进一步丰富了人民城市治理的形式,也拓宽了人民建议征集的渠道。
“苏河议事厅大讨论活动激发了居民群众参与人民建议征集的积极性,今年三场活动反响都不错,我们也希望再挖掘一些有讨论价值的话题,继续请居民群众们来‘吐槽’或者提建议,明年还要继续办下去。”临别时,一束冬日里的阳光带来一丝温暖,廖春燕笑着说。
苏河支流为何雨后有异味?如何治理?
重点河道“一河一策”大讨论走进苏河议事厅
2024年8月12日A2重点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