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条例》意见征询活动于近日举行
□ 记者 季张颖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条例》自颁布以来,已经23年了,而自上次修订至今,也已经过去了13年。”“我建议在条例中增加禁止网络暴力的内容,以符合新时代的工作要求。”……这是一场关于《上海市中小学校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条例》意见征询的活动,话筒轮番传递间,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的学生们近日再度为修法积极发声。
这样一幅热议的场景,成为“尚法”实践在这所以法治为特色的中学校园里最好的诠释。
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颁布。同年,前身为上海市番禺中学的华政附中在上海正式创立。今年宪法宣传周期间,记者走进这所与《宪法》同岁的学校,记录下宪法精神在这片校园落地生根的故事。正值年末,重访这片校园,恰逢“菁菁议事庭”在此节点召开修法征询活动,聚焦于“中小学校学生伤害事故处理”话题,华政附中的学生们利用午休时间热议了起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环境的变化,现行的条例在实际操作中是否可能遇到一些新的挑战和问题呢?”讨论伊始,学生事务中心德育部副部长、修法社社长杜佳怡同学率先抛出了问题。“当今社会很多讯息和事件都是通过网络传播的,而网络不应该成为法律的盲区。因此,建议在条例中增加禁止网络暴力的内容,以符合新时代的工作要求。”修法活动小组学生肖雨辰回应道。
“我想对第19条第三点误工补助费的规定提点自己的想法。”现场,顾子涵同学建议将此条款修改为“经双方协商一致,若监护人因照顾未成年人而影响工作产生误工费用,可按平均工资标准进行处理”。而对于伤害事故赔偿金问题,也有学生提出,建议删除或修改关于分期支付的相关规定。
“我们在前期对相关法律条文进行逐字逐句研读与学习的基础上,展开深入的探讨与研究,让学生们的观点原汁原味地呈现出来。”华政附中德育处副主任顾一帆告诉记者,作为虹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信息采集点,此次活动是基于今年9月学校学生事务中心向虹桥街道人大工委提交2025年度立法计划建议项目后,着手在立法前端开展的一场修法意见征询。
“这一年来,我们参与到了《国防教育法》《科学技术普及法》等多部法的意见征集中,9月份我们的学生还参与到了长宁区公园城市规划(2024-2035)(草案)的制定过程中,其中学生关于希望更加注重公园的生态建设等3条建议被区绿化市容局采纳。”顾一帆介绍。
与法同行70载,法治如同一颗种子在这片土壤上生根发芽。“而今,‘尚法’教育已融入进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采访尾声,华政附中副校长龚海幸说,在他的初心里,希望附中的学子们在“尚法”特色文化的浸润下,能够秉承宪法精神,厚植爱国情怀,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未来能让法治素养成为他们成长的生命底色。
华政附中学生参与国家立法,记者实地探访与宪法同岁的学校
在这里,“我的班规我做主”
2024年12月9日A2重点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