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完成原拆原建的共和新路802弄

□ 记者 沈媛
今年9月,记者走进静安区彭一小区旧住房成套改造项目居民摇号选房现场,记录下居民们选房的火热场景。据悉,新房将于2025年上半年竣工,届时,在外过渡安置的居民将陆续回搬。而静安区芷江西路街道共和新路802弄的原拆原建项目已完成,居民们已经拿到了钥匙,开始装修新房了……
“这里放个洗衣机,上面放台盆……”家住芷江西路街道的陈阿姨欢喜地畅想着回搬后的生活。
在芷江西路街道共和新路802弄,这里的18—20号、21—23号(现52号、53号)已完成原拆原建,原先的老旧房子摇身一变成了可媲美“商品房”的新房子。从启动改造到居民回搬,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如今,34户居民拿到钥匙后迫不及待地开始了装修。据了解,装修速度最快的居民,有望在过年前回搬,在新房里过新年。
回搬居民陈阿姨则打算明年元宵节再搬进来,“总归要透透空气咯。”她向记者分享着对新生活的期待,“家具统统换新!”
陈阿姨告诉记者,原先的楼梯非常狭窄,又脏又乱,现在房屋重新布局楼梯位置,外部的公区走廊也都贴上了瓷砖,变得宽敞整洁,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清爽明亮。
陈阿姨居住的房屋位于共和新路802弄,这里的18—20号、21—23号(现52号、53号)建于上世纪60年代,为3层楼房,一梯6户,随着时光的流逝,逐渐“衰老”的房子开始跟不上日新月异的城市生活。
“周边的楼房盖起来了,我们这里还要和邻居一起用厨房,也没有独立卫生间,只能在自己房间里隔出1平米的地方放个马桶。”陈阿姨说完,向记者展示起了自己的“新房”,现在她的房子里多了个小小的厨房和卫生间,原本30多平米的房子经过改造多出7平米左右的面积。压抑、拘束的房间得到了合理规划,卧室朝南,厨房、卫生间都有窗户,采光好多了,“住在里面心情也好,以前我总想出门,不愿在家里呆上一整天。”陈阿姨说。
原拆原建后,各楼层空间重新分隔,每户居民终于拥有了梦寐以求的独立厨卫,再也不用“拎马桶”了。外墙安装了保温层和防水层,改善了房屋的保暖性能和防水性能,整个建筑的外观形象与耐久性得到了提升。杂乱无章的线路被藏到了楼道内的信息电缆总接线盒子里,解决了私自拉线的安全隐患。
“这里地段好,小囡上学方便,医院也近,还有菜市场。”陈阿姨说。更为重要的是,原拆原建前的房屋是公房,居民只有租赁权,原拆原建后,居民可以低价买下房屋产权,性质改变后的房屋可进行产权交易。对这些居民来说,原拆原建是最受欢迎的改造方案。
从陈阿姨的“新房”里走出来,记者看到两栋楼之间的间距变宽敞了,曾经一到夏天就臭气熏天的公共厕所拆除了,新的垃圾房也投入使用了,还多了个小而美的健身驿站。
“侬来监工啊!”陈阿姨笑着和来查看装修进度的老邻居打招呼。新年的脚步近了,居民的新生活也来了。
“马上就有新房子住了!”
全市体量最大旧改重建项目启动摇号选房
2024年9月3日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