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琦
近期,一些航空公司以所谓“行业惯例”为由,在选座这一基本服务中引入加价机制,将靠窗、靠过道或前排等座位锁定,要求消费者支付额外费用。这一做法引起了消费者的不满和质疑。中国消费者协会1月13日针对舆论热议的民航选座额外收费问题发声,指出,民航“加价选座”不应成为“行业惯例”。
航空公司提供的选座服务,本质上是乘客购票后应享受的基本服务之一。乘客购买机票,即与航空公司达成了运输服务合同,这其中自然包含了选择座位的权利。将原本属于基本服务范畴的选座变成额外收费项目,无疑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侵害。中消协指出,“加价选座”限制了消费者的选择权,这一点直击要害。
更为严重的是,加价选座还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在购买机票时,乘客有权知道所购服务的全部内容。如果航空公司在售票时并未明确告知某些座位需要额外付费,而是在乘客选座时才突然提出这一要求,这显然是对消费者知情权的不尊重。消费者在购买服务时,应当能够清楚地了解到自己所支付的费用包含了哪些服务内容,而不是在事后才发现有额外的“隐形消费”。
此外,“加价选座”也违背了公平交易的原则。公平交易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之一,它要求交易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达成交易,任何一方都不应利用自身优势地位损害对方的利益。航空公司利用其对座位的控制权,对部分座位进行加价销售,显然违背了这一原则。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中消协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如果“加价选座”的行为不加以遏制,它就有可能演变成一种普遍的行业惯例。一旦这种情况发生,将会对整个消费市场产生不良影响。其他商品或服务也可能效仿这种做法,在定价之外另行加价销售,这无疑会扰乱市场秩序,损害广大消费者的利益。
随着春运的临近,航空运输将迎来高峰期。在这个时候,中消协建议相关主管部门主动作为,强化行业引导,规范经营行为,这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航空公司的监管,确保其提供的服务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同时,航空公司自身也应该深刻反思加价选座等行为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回归到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初心上来。虽然追求利润是企业的天性,但提供优质的服务,尊重消费者的选择权和知情权,是企业长久发展的基石。如果为了短期利益而损害了消费者的信任,那么最终受损的将是企业自身的品牌形象和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