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席记者 陈颖婷
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潍坊新村地区,有两个小区紧紧相邻,一道围墙成为了它们之间的分界线。然而,这道围墙最近却引发了一场不小的风波。幸运的是,“潍和联动”移动调解车及时出现,用智慧和耐心化解了这场邻里纠纷,让和谐之花在两个小区间重新绽放。
围墙风云起,邻里情渐疏
东港公寓与东明新村,两个小区仅有一道围墙之隔,平日里居民们和睦相处,共享一片宁静与祥和。然而,一次施工改建,却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
原来,东港公寓为了提升小区的整体环境,决定对围墙和绿化带进行大规模的施工改建。施工期间,为了确保进出居民的安全,他们临时封闭了围墙处的一道小门。这本是一项出于安全考虑的举措,却不料在东明新村的部分居民眼中,成了侵犯他们权益的行为。
“这道围墙是我们的,你们凭什么改?”东明新村的居民们情绪激动,他们认为东港公寓的施工改建动了“他们的墙”,还封闭了连通两个小区的小门,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进出便利,更威胁到了小区的安全。双方各执一词,争执不下,矛盾逐渐升级,邻里之情也因此变得疏远。
就在双方剑拔弩张之际,“潍和联动”移动调解车紧急出动。民警朱无遗和他的团队迅速抵达现场,为平息这场风波带来了一丝希望的曙光。
面对情绪激动的两边居民,朱无遗并没有急于发表意见,而是耐心地倾听双方的诉求和委屈。他深知,只有了解了事情的全貌,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听完双方的陈述后,朱无遗邀请居民代表上车,并找来居委、物业的工作人员,一同前往移动调解车进行面对面地进行调解。
小门不该随意关闭
调解车内,朱无遗和他的团队开始仔细询问双方关于围墙归属权的证据和依据。然而,双方都拿不出具体的文件或凭证来佐证自己的说法,这使得调解工作一时陷入了僵局。
为了尽快查明真相,朱无遗和他的团队决定展开深入调查。他们奔波在浦东规划局、档案馆等地,翻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终于调取到了当年两个小区的竣工图以及相关文件资料。
经过仔细比对和分析,真相终于大白:这道共用围墙确实是1978年建成的东港公寓的一部分,而围墙上的小门则是1985年东明新村建成后经审批修建的。
有了确凿的证据,朱无遗和他的团队再次组织双方进行调解。本着相邻关系遵循“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这扇小门不该随意关闭,应当恢复原状。经过向两个小区业委会释法说理,很快得到了认可,并签署调解协议书。东港公寓继续施工改建,为确保安全,临时封闭围墙上的小门,待改建完成后再开通,以方便两边居民。而东明新村的居民也对施工表示了理解和支持,他们纷纷表示愿意配合调解工作,共同维护小区的和谐稳定。
移动调解车再次“出马”
为防止不知情的居民再次阻挠施工、报警等,“潍和联动”移动调解车决定再次“出马”。这次,它直接停在了施工现场附近,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调解车的大屏上,滚动播放着两个小区的竣工图、开凿小门的审批文件以及业委会协调签署的调解书。同时,还播放着相邻关系的法律解读和案例视频,让经过的居民能够直观地了解事情的真相和法律依据。
这次事关两个小区的纠纷能在矛盾萌芽状态就得到化解,与移动调解车上的“三所联动”团队的及时出击大有关系。据了解,潍坊新村地区位于陆家嘴金融城核心区域,辖区内老旧小区多、商圈密集、商务楼宇林立、街市繁荣,导致人员密集、群众利益诉求多样、矛盾纠纷易发等。为了深入践行“矛盾在哪里,三所联动就在哪里”的工作目标,浦东公安分局潍坊新村派出所联合街道首创了这辆“潍和联动”移动调解车,进一步延展“三所联动”的触角,做到快速感知、发现在早、化解在小,将纠纷调解关口前移,在矛盾化解、防范宣传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有效压降辖区警情、维护地区秩序,逐步探索形成了属于繁荣老街区的“三所联动”移动调解新模式。
轮流派驻在移动调解车上的金牌调解团队由五人组成,都是“三所联动”各条线里的骨干力量。每支金牌团队都由社区民警牵头,配有人民调解员、律师、社工、居委工作人员等,多元化的团队,可以妥善应对各类矛盾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