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元打高尔夫、9.9元学走T台秀、9.9元全过程体验京剧……如今,低价体验课成为成年人的“新乐子”。在相关电商APP上搜索发现,体验课的领域广、种类多,包括绘画、音乐、舞蹈、视频制作等,价格不同但总体都不高,个别课程甚至不到1元。
在某平台销售1元音乐体验课的Lc音乐工作室负责人刘先生告诉记者,低价体验课正成为工作室引流的“利器”。据平台显示,他的1元架子鼓体验课在30天里累计销售出70多单,来体验课程的用户中,成人用户占了一半以上,其中最年长的用户年龄超过40岁,很多都是上班族。“有的人想通过打鼓来释放一下压力,也有不少人通过体验课发掘出对架子鼓的喜爱。”刘先生说,目前,他的正式课用户数量保持在半年20人左右,用户转化率比较可观。
一些消费者被“花小钱办大事”的体验感拉满,有一些受访者表示,并不是所有的体验课都有着良好体验,有些课程存在讲师课堂“带货”“卖货”的情况,而且有的体验课“转正”后会出现更换教练、讲师的情况,导致课程体验断崖式下滑,这也让不少年轻人对体验课“转正”望而却步。例如,到店后被告知在线预约无效,到店需重新预约排队;机构课程质量欠佳,有些课程存在“带货”“卖货”的情况。
江苏省消保委认为,低价体验课是在商家和消费者之间搭建一座双向奔赴的桥梁,在尽可能降低消费者试错成本的同时,为商家展示服务内容、推动品牌宣传提供了途径。商家为“能不能留住体验顾客变为长期顾客”而焦虑无可厚非,但是区别限制体验学员、过度推销则会引起消费者反感,应当通过高质量体验课程积累销量和好评,获得更多曝光,进而持续吸引更多消费者。
江苏省消保委建议,商家在课程内容质量和服务水平上下功夫,提供言之有物的课程内容,满足消费者的期望值,激发消费者的“深造”兴趣,变“流量”为“留量”。平台要履行审查义务,上架相关内容时,提前审查商家教培资质;同时完善评价机制,通过开通用户举报渠道等方式堵住“刷好评”的漏洞,让评价回归真实,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综合中国消费者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