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记者 朱非
近日,2025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公布。在法学学科领域,中国大陆10所大学榜上有名,北京大学位列第一。
今年法学学科排名榜单新增5所高校
在2024年泰晤士世界大学法学学科排名榜单中,仅5所中国大陆高校上榜,分别是清华大学(第33名)、上海交通大学(第71名)、浙江大学(第101-125名之间)、武汉大学(第201-250名之间)、厦门大学(第201-250名之间)。在此基础上,今年新增了北京大学(第14名)、北京理工大学(第126-150名之间)、西安交通大学(第151-175名之间)以及均位于第201-250名之间四川大学和东南大学。
与去年相比,清华大学以总分75.4分跃居世界第19名,前进14名;上海交通大学总分67分,位列世界第39名,较去年进步32名;浙江大学和武汉大学进步较为显著,分别以66.3分和51.1分排名世界第40名和第89名;厦门大学保持平稳,位列第201-250名之间。
北京大学法学学科近3年来首次上榜
此次入围的中国大陆高校中,法学学科排名世界前100的高校共5所。北京大学以总分78.7分位列世界第14名、中国大陆高校第1名,这是北京大学近三年来首次上榜。
据介绍,北京大学法学院坚持“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的开放办学理念,持续优化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模式,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涉外法治工作战略布局提供人才支撑和学术支持。深入推进人才培养工作与教学改革,启动新一轮本科培养方案修订、推动法律硕士分方向改革;深化教学经验总结与交流共进;系统开展思政实践教学;建设稳定、活跃、多元的科研平台;深化国际学术交流、拓宽全球合作版图;拓展社会服务领域,助力法学知识与法治理念的普及传播等。
理性看待不同榜单中的高校排名
值得注意的是,在国际上有一定权威性的高校学术排名榜单,采用的评估体系和标准不尽相同。比如“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表”采用与“2025年世界大学排名”相同的18项表现指标,分为五大一级指标:教学、研究质量、研究环境、国际展望与产业;“QS世界大学排名”则采用学术声誉、雇主声誉、单位教员论文引用率等九个方面具体指数衡量。在今年的泰晤士法学学科排名中,传统的法学“五院”均未上榜。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各个排名榜单的侧重点不同。
此外,早在2022年,中国人民大学已决定不再参加国际排名。同时,南京大学、兰州大学也相继退出国际大学排名,不再向相关排名机构提供相关数据。因此,排名榜单仅代表在该评估体系下的高校情况,应予以理性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