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中小微企业迎来了“春天”

上海法治报 2025年02月14日 陈建东/崔缤予

  □  陈建东  崔缤予

  2025年1月15日上午9点,小李早早来到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法院上海银行业保险业纠纷调解中心调解分站,有好消息在等着他。而十天前,小李还急得火烧眉毛……

  业绩向好却可能停产停业

  “老板,你的货款到底什么时候能结清?”为了催收货款,小李每天都在频繁拨打“老板们”的电话。小李虽体谅对方的难处,但自己也是“泥菩萨过河”。公司包括老板小李只有10个员工,是妥妥的小微加工企业。为了扩大企业经营规模,盘活企业资金,公司在一年前向建设银行申请了中小微企业贷款。贷款资金的注入,让公司在2024年经营持续向好。订单纷至沓来的同时,货款回收却也成了小李的“心病”。

  中小微企业用资需求强烈,但规模小,贷款难度较大。针对中小微企业的专项贷款作为普惠金融的重要组成,对推动中小微企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中小微企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往往也较弱,在应收账款无法及时回款情况下,极易引发资金链断裂,进而导致企业面临困难。

  货款收不回来,银行贷款到期还不上,小李即将被银行起诉到法院,焦急的小李只有一遍遍地催收,但成效甚微。

  无独有偶,从事家具定制生产的老张也遇到了类似情况。因无法回收应收账款、按时归还银行500万元贷款,老张的公司被建设银行上海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分行起诉到了法院。

  老张拿着厚厚一沓订单和欠条向法官张静述说着困境。当说到企业一年来取得的成绩,现在却可能面临停产停业,老张几乎是带着哭腔。

  “近期,还有两家中小微企业借款人遇到了类似困境,面临着诉讼风险。”在开庭时,银行员工提及。

  专属调解方案助走出困境

  当时是岁末年初,正是喜迎新年的时刻,然而对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而言,能否回收应收账款、及时还上银行贷款、发放职工工资,都是面临的现实困境。

  类似情况多发,妥善化解此类纠纷有助于中小微企业的可持续经营。为此,青浦法院积极与上海银行业保险业纠纷调解中心及建设银行沟通,依托该中心在法院设立的首家法院调解分站,对老张等三名中小微企业经营者的逾期贷款问题进行集中化解。该想法很快得到了银行和三名中小微企业经营者的积极响应。

  “帮助中小微企业可持续发展,正是我们发放该类贷款的目的,‘在早、在小、在一线’解决还贷问题也是我们的愿望。”但与此同时,银行负责人表示,银行内部对于逾期贷款催收也有相关制度,只有在满足特定条件的情况下才能延长还款周期。

  张静和调解员逐条比照银行的相关规定,与小李、老张等核对各自企业情况,最终为三家中小微企业分别拟定了专属调解方案。根据方案,企业向银行提供增信措施,确保银行贷款无风险或风险较低的情况下,银行同意为这几家中小微企业延长还款周期。

  “感谢法院、调解中心和银行费尽心思挽救我们的企业。”走出“困境”的中小微企业经营者露出了久违的微笑。新春已至,对他们来说,这是充满希望的新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