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姚安珂 记者 徐荔
前男友不断求复合,心软答应后得到的却不是真心相待,而是各种谎言。姑娘小王的父母甚至还被这个“准女婿”蒙骗,相信他出示的所谓“冻结证明”,借了200万元给他用于“公司经营周转”。他们没想到,证明是假的,公章是假的,“准女婿”的所谓高学历也都是假的……2024年12月,静安区人民检察院以涉嫌伪造事业单位印章罪对“准女婿”万某提起公诉。
出示“证明”,向“准岳父”借款
事情要从2022年6月说起。万某和小王曾交往过一段时间,两人分手后,万某不断求复合。“他隔三差五联系我,约我见面,问我可不可以复合。”经过一段时间的追求,小王答应了万某。
小王回忆,在相处时,万某曾告诉她,家里有房子要拆迁,几百万元拆迁款马上就要到账。又提到外公过世,留下一笔几千万元的遗产。
两人复合一个月后的一天,万某突然向小王提起,他正和朋友合伙做生意,但公司经营困难,需要一笔200万元资金周转。遭到小王拒绝后,万某又提出向小王父母借款。抱着帮一帮男友的考虑,又想到男友马上就有巨额钱款到账,小王开口向父亲王先生提起此事。
“我们觉得这个事情不大对头。”听说这事后,王先生一直抱有怀疑的态度,直到万某带去了一张盖有某公安分局公章的证明,写明万某名下有资金被公安机关冻结。“等卡解冻了,我外公的5000万元遗产就能打过来。”万某还邀请王先生夫妇到他的公司做客,并再三保证一个月后一定把钱还上。
看着信誓旦旦的“准女婿”,加上“公章”的说服力,老两口当天就去银行完成了这笔转账,万某也为此出具了一份借款200万元的借条。
可是,随着转账时间过去一个月,万某却没了动静。王先生尝试主动联系万某,对方却以“公安机关案子太多,钱款解冻时间延期”“正在找人疏通关系”“案件移交其他公安分局办理”“外婆身体不适”等各类花样百出的理由拖延还钱时间。
王先生拿出万某的借款材料,结果发现所谓公安机关开具的“冻结证明”漏洞百出,甚至还出现了错别字。直到王先生拿着“冻结证明”找到民警,才被证实盖在“冻结证明”上的公安机关“公章”是伪造的。于是,王先生选择报警。
“公章”是假,学历也造假
经查明,为了打消“准岳父”的疑虑,万某事先从网上购买了某公安分局“公章”,并制作了一份能证实自己有还款能力的证明。后来,王先生夫妻还得知,这个“准女婿”不但伪造公章、证明,甚至在找工作时,对外宣称的学历都是假的。
经进一步查证,万某入职时,曾拿出“某知名高校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二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资格证”。但某知名高校证实,万某在研究生管理系统数据库中“查无此人”。经司法鉴定,上述资格证内页的“上海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印文也是假的。
2024年7月,公安机关将此案移送至静安区检察院审查起诉。承办检察官在梳理全案证据后认为,万某伪造证明文件来证实自己有还款能力,以此向“准岳父”借款200万元,后将该钱款用于填补个人欠款。借款后,万某陆续有部分还款行为,他提供的身份证、姓名、住址、联系方式等均为真实,且没有隐匿行踪,客观上也在还款,因此不构成诈骗罪。但万某先后伪造公章三枚,损害了国家机关或事业单位的正常管理活动和信誉,涉嫌伪造事业单位印章罪。在检察官耐心细致释法说理下,万某认罪认罚,在家属帮助下退赔王先生全部损失,并取得王先生谅解。
日前,经检察机关提起公诉,万某因犯伪造事业单位印章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缓刑1年,并处罚金1万元。
说法>>>
爱情诚可贵,法律不可欺。那些以爱之名包装的“完美身份”和“甜甜恋爱”,不能越过法律红线。
检察官提醒,在开始一段缘分前,请记得为你的“情感账户”设牢“反诈防火墙”:核实身份信息是交往的基石;拒绝非常规的转账是自护铠甲;保留转账、聊天记录是维权盾牌。一旦发现被骗,第一时间报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