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图片
■本期嘉宾
段策亮 黄浦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法官助理
杨 颖 黄浦区人民法院执行局法官助理
韦 靖 黄浦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法官助理
石韶玮 黄浦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法官助理
从2023年开始,黄浦区人民法院推出“我在居委当助理”项目,持续选派青年干警走进居民区,担任“居委助理”的角色。通过能动司法,擦亮社会治理“新名片”,不断拓展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广度与深度,促进矛盾纠纷源头多元化解。
工地、潜艇……解锁普法新场景
段策亮:“建筑工人是我们美好社区的建设者。前几天,在辖区建设工地的联合党建活动中,有人提出,很多建设工人缺乏法律意识。你是法律专业的,能不能给工人们普法呢?”一次,宝兴居委书记徐丽华对我说。于是,我们决定面向工人,在建筑工地上开展一场特殊的普法课。
在金陵东路地块工地上,我给建筑工人们进行了一次题为《工伤规定及建筑行业特殊问题解读》的普法讲座。
又有一天,居委书记告诉我:“社区正组织小朋友们参观潜艇,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能不能借这个机会给小朋友普法呢?”于是,我借小朋友们参观的机会,在潜艇上围绕《保守国家秘密法》和“校园欺凌”的相关法律规定以及维权方式普了法。
担任居委助理的时光虽然很短暂,但在这一过程中,我认识到社区服务不仅限于提升居民的物质生活质量,更应着眼于社区的每一个个体,让法治的温暖浸润进社区的每一寸土地中。
以法为基 共治宜居小巷人家
杨颖:在我担任助理的龙门邨这样的老社区中,关于分家析产以及共有产权方面的矛盾时有发生。在居委工作期间,我跟随工作人员上门走访了一户居民,这户居民家庭内部正因房屋产权问题而矛盾重重,又因为搭建违法建筑的问题与邻居有纠纷。
我们耐心倾听着她的述说,从家庭历史谈到如今的困境,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亲情的复杂与处理房产纠葛的棘手。
针对产权矛盾,我尝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她解释相关法律法规,鼓励通过协商找到既能保障产权人权益,又能解决使用人实际困难的方案;关于违法建筑的问题,我详尽解释了相关法律法规及违法建筑的危害,强调社区和谐与居民共同利益的重要性。并且提议,可以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对房屋进行合理改造,使其既符合法规要求,又能满足使用需求。平凡的工作中,处处是可实现的不平凡价值,这段在居委会的经历,让我对群众工作和司法工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法院人去社区,是在深入社会肌理的过程中,用敏锐的洞察力与深厚的同理心去真正感受鲜活的故事、倾听真实的诉求,在倾听理解中搭建沟通的桥梁。街头巷尾中的每个所想所愁所盼,都是社会脉搏的真实跳动,都是法律应当回应与守护的温情所在,这就需要我们多想一些,多走一步。作为一名法院人,我们的职责远不止于埋首于案牍之间,更需深入基层,全面地了解案情背后的社会现实,更准确地把握司法裁判的尺度与温度。
法律的温暖与力量
体现在关乎民生的点滴之中
韦靖:我到居委担任助理时,正值街道下发了关于“本市装修及广场舞时段管控”的公众调研方案,我作为居委助理参加了居民见面会,与居民们就广场舞时段和场地管控、噪音防治等问题进行探讨。
“我经常被跳广场舞的人吵得睡不好觉,找他们理论,一句‘场地是大家公用的’就顶回来了,我们在这里制定规则真的有用吗?”见面会一开始,就有居民质疑道。
“场地虽是公用的,但是广场舞会产生一些噪音,确实可能影响到其他居民。”我向大家解释道,“《噪声污染防治法》有规定,在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组织或者开展娱乐、健身等活动,应当遵守公共场所管理者有关活动区域、时段、音量等规定,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噪声污染;不得违反规定使用音响器材产生过大音量。所以,于情于法,都应该制定一个公规,让大家又能享受娱乐,又能不被打扰。”
事关邻里和谐和个人权益,见面会上居民们都踊跃发言,互相补充,我也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的亲身经历,努力和大家一起寻找制定规则的平衡点。
这段“在居委当助理”的经历,不仅让我对司法工作有了更加接地气的理解,更让我深刻体会到,“利民之事,丝发必兴”这句话的含义。法律的温暖与力量,正体现在关乎民生的点滴之中。
石韶玮:在便民服务活动中借贷法律咨询、替居民解读财产分配协议、通过提示法律风险化解楼道堆物纠纷、在爱心暑托班的法律小课堂当“老师”回答孩子们的法律问题……
在顺天村居委的两周,我不仅是一名法院的工作人员,还是居委社区的“居委助理”,更是居民们眼里的“小巷法官”。我深刻体会到,法律的力量不仅在于法庭上的公正裁决,更在于社区中的温情传递。通过这次活动,我认识到法院的工作不仅是解决百姓的实际问题,还要在他们的心中种下法治的种子。
作为法院工作人员,我们肩负着传播法治精神、维护社会和谐的重任。
未来,我将继续秉持初心,用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专业的知识,为社区、为居民、为孩子们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法治之光照亮每一个角落,让社会因法治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