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徐慧
3月6日,由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主办的“减刑假释工作理论研讨会”在华政长宁校区举办。
华政社会发展学院研究团队汇报了针对减刑假释改革创新的前瞻性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针对2018年上海减刑假释实施细则,提出补充性和创新性修改的理论依据,并建议依法扩大假释适用,建立科学的再犯风险评估体系。
华政社会发展学院刘强教授在发言时介绍,目前全国假释率低于1%,但减刑率大大高于假释率。他希望通过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研究,通过对上海实施细则的修改,使上海的假释率能够达到15%~20%,形成以假释为主、减刑为辅的罪犯出狱新模式。这样进一步调动罪犯的改造积极性,为多数押犯提供过渡平台,有利于预防和减少再犯,降低刑罚执行成本。
上海高级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张果在总结时表示,本次研讨会聚焦假释制度的现状与改革,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对于实践中假释率低,立法标准模糊、实务操作风险、机制不完善等挑战,要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为立法修改提供支持。同时,借鉴地方成功经验,加强跨部门沟通与合作,不断推动刑事司法制度的改革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