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闵行区虹梅南路铂曼健身房 陈姝楠 摄
□ 见习记者 陈姝楠 记者 谢钱钱
预付式消费在健身行业盛行,但健身机构关门或“跑路”情况却屡有发生,损害了众多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今年3月1日起,《上海市体育健身行业预付式消费经营活动监管实施办法(试行)》正式施行。其中,健身预付卡消费被纳入监管范围,首次设定了“三限”的核心条款,即预收资金限额、限期、限次标准。
近日,上海法治报记者暗访了近10家沪上健身机构发现,大部分机构能遵守规定,但仍有部分机构仍在超限卖课,甚至存在“高价”套餐。
6万元私教卡,6880元会籍费?
“一年144节课,一次性付款就是6万元!”3月1日,新规实施首日下午,记者以咨询健身套餐为由来到位于闵行区虹梅南路的铂曼健身房内,工作人员正在向记者推销私教课程。
“一年会籍费用是6880元。”店内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只有先办理年卡会员才有资格报名私教课程。“私教课程为500-700元一节课,按照一周2-3次的健身频率,一年大概是144节课。一次性付款就是6万元,也可以分期付款。”该名工作人员还表示,除了基础的私教课程,消费者还需要在不同阶段配备其他课程进行过渡,算下来一年7-8万元左右。
这一系列操作显然超出了《实施办法》的规定:即一次性收取会籍类预付款金额在5000元以下、时长在24个月以下;课时类预付款金额在20000元以下、次数在60次以下;储值类预付款金额在5000元以下;以及经营者对同一消费者收取各类预付凭证预付款总计不得超过20000元。
此外,也有健身房私教课套餐未超20000元,课时次数却远超60次。
位于北艾路的“乌鲁斯健身”工作人员发给记者一张常规课价目表,显示私教课程包月课、包季课、包半年课的价格分别为3999元、8999元、16998元,同样皆为“不限次数”。但价目表上标明“36节课350元/节”“72节课330元/节”,课时销售超过了60课时的限制。
“只能买48节课,更多我们不卖!”
记者走访发现,大部分健身机构能遵守“三限”新规。
“现在要按照新规了,你在我们店最多也只能买48节课,想要更多我们也不能卖给你。”在浦东新区的VPsmart私教健身工作室,工作人员主动提及了新规带来的影响。根据价目表,记者发现,该店按照48节的课程价格,“常规/体能”为380元/节,“拉伸/拳击”为400元/节,一次性购买后课程价格并未超过20000元的限制。
随后,记者又来到浦东龙阳路的一家乐刻健身咨询费用。该品牌在上海有多家连锁店,工作人员表示下载品牌APP可查看费用。根据该品牌APP上显示,其会员年卡价格为2380元。针对私教课程,记者拨打了“叁宸里”门店电话,工作人员表示年卡有包含48节私教课,价格为14400元,相关套餐均符合规定。
而记者通过第三方平台联系咨询的多家沪上健身机构也均遵守新规。如,“热练健身工作室(龙阳路店)”工作人员明确表示:“我们最长的就是半年卡,没有更长的了。”位于锦绣路的琪航健身工作室工作人员也向记者表示,“大部分消费者偏爱月卡,频率为每周4次。”
完善立法配套,推动市场规范发展
上海市社科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彭辉教授表示,上海此次以“三限”标准构筑监管防线,既保护消费者权益,也有利于预付消费市场健康规范发展。
“我国预付卡立法较早,但缺乏强有力约束力。上海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地方法规及配套细则,但在落地实践中仍难免存在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完善。”为此,彭辉建议,要通过制度优化与技术创新双向发力,完善预付式消费监管,推动预付消费市场规范发展。
“要构建政企协协同监管体系,将预付业务纳入数智化监管平台,实现备案、资金存管及风险预警闭环管理。”彭辉认为,同时要完善立法配套,加强地方性法规宣传并建立与营收挂钩的处罚标准。
“优化监管方面,我建议可以推行信用分级评价机制,整合工资发放、涉诉投诉等数据实施动态监管。”彭辉建议,同时运用区块链等技术应用,建立预付资金穿透式监管与智能预警系统。“要健全消费者教育及维权机制,形成社会共治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