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面清单”为互联网健康科普除垢去污

上海法治报 2025年03月26日 余明辉

  □  余明辉

  日前,上海推出全国首个“互联网健康科普负面行为清单”,以进一步规范医务人员互联网健康科普行为,营造清朗的互联网健康科普环境。同时,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健全互联网健康科普规范管理的一系列制度,形成健康科普全链条监管机制。上海市卫健委介绍,本清单适用对象为上海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明确了互联网健康科普九类负面行为。

  健康科普对于推进健康中国、健康上海建设意义重大,它是引导公众树立正确健康观念、掌握实用健康技能、养成良好健康行为、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的关键路径。然而,当前互联网健康科普领域却乱象丛生。一些所谓的“养生专家”信口开河,夸大疾病治疗效果,误导民众。与此同时,以健康科普之名行广告营销之实的现象屡见不鲜。此外,还有人盗用他人作品,侵犯知识产权,或是发布违背伦理道德、公序良俗、侵犯他人隐私的内容,严重破坏了互联网健康科普的生态环境。

  在此背景下,上海此次推出全国首个“互联网健康科普负面行为清单”,可谓恰逢其时,意义重大。从净化网络健康科普市场来看,这份清单明确了九类负面行为,为医务人员的互联网健康科普行为划定了清晰的边界。比如禁止发布与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相违背的内容,从根本上确保了科普方向的正确性;禁止虚假错误信息、广告营销等行为,有效遏制了不良之风,让民众能够获取到真实、可靠、纯粹的健康知识,净化了网络空间,保护了公众的知情权和健康权益。

  当然,要让这份“负面清单”真正发挥作用,有效落实落地至关重要。首先,相关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通过定期巡查、随机抽查等方式,对医务人员的互联网健康科普行为进行监督,一旦发现违规行为,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处罚,形成强大威慑力。其次,医疗卫生机构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加强对本单位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将清单内容纳入日常考核,确保医务人员遵守相关规定。

  同时,利用技术手段,建立智能化的监测系统,对互联网健康科普内容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处理违规信息。此外,还应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监督,建立举报渠道,对举报属实的给予奖励,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监督氛围。

  互联网健康科普关系着公众的健康福祉,上海的这份“负面清单”为这一领域除垢去污提供了有力工具。只有通过各方共同努力,将清单落实到位,才能让互联网健康科普回归本质,为公众带来真正有价值的健康知识,助力健康中国建设迈向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