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章炜
“我家60年的大树怎么死了,谁干的?”家住金山区廊下镇的村民沈阿公与汤阿叔是邻居。一日,汤阿叔发现自己家地里的竹子、水杉都枯死了,他认定是邻居沈家投毒所致,两人由此大打出手。网格员兼楼组长在日常巡逻时发现后,立即将两人劝阻,做好心理安抚工作,在征得双方同意后,带至“百姓化事堂”进行调解化解矛盾。据了解,2024年以来,金山区廊下镇的“百姓化事堂”累计召开议事会73次,参会人数907人次,调解各类矛盾纠纷41起,解决居民疑难愁盼问题32个,成功推进了乡村矛盾化解工作。
“我也要毒死
你家的植被”
据了解,沈阿公屋旁的土地上是汤阿叔家的竹园及两棵水杉等树木,由于常年未修剪,树木严重影响了沈阿公家的采光。沈阿公多次上门与汤阿叔协商交涉,希望将树木修剪,然而汤阿叔始终无动于衷。
于是,沈阿公在网上购买了农药——环嗪酮喷洒在汤阿叔家树木处。该行为直接导致竹园内的竹子、水杉逐渐枯死。汤阿叔发现后,认定是沈阿公是“投毒”,于是他来到沈阿公家大打出手,扬言也要买毒药毒死沈家的植被。
网格员在日常巡逻时发现后,将两人带至“百姓化事堂”进行调解。“百姓化事堂”是在居委会党组织的领导下,由社工、村民小组长、社区民警、老干部及其他志愿者组成的居民自治组织。结合“党建+网格”治理新模式,反映群众诉求,开展议事协商、促进民主管理,调解矛盾纠纷、维护农村和谐。
初次来到“百姓化事堂”,沈阿公与汤阿叔看到人多有点紧张。在社工王培琼释明、村民小组长说理、熟人说情的模式下,两人的情绪逐渐缓和。不到两小时,通过劝说,两人最终握手言合,这起民转刑案件圆满化解,两家的损害赔偿纠纷也得到了解决。
弟弟挖掉南瓜苗
对哥哥大打出手
据了解,自“百姓化事堂”成立以来,社区工作者将议事平台下沉,让原本居民有问题来找村干部解决,转变为社区工作者主动去找居民把问题解决。将“自治、法治、德治、共治”相融合,通过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把“百姓化事堂”搬到群众的家门口,在“拉家常”过程中就把实事办妥。
根阿叔和毛阿叔是两兄弟,但两人平日矛盾不断,积怨不少。一日,弟弟毛阿叔将哥哥根阿叔种植在河旁空地上的南瓜苗挖掉及九棵梨树掰断,两人发生口角,由于之前就有矛盾,这次更是发展到大打出手。事发当天,毛阿叔将哥哥脸上打伤。根阿叔到医院经过治疗后,花费医疗费1500余元。根阿叔希望毛阿叔能够赔偿这笔费用,然而对于赔偿金额,双方均不肯让步。调解员运用“百姓化事堂”矛盾调解机制,召集乡贤能人、楼组长进行调解,最后终于达成协议,化解了这起矛盾。
【案例启示】
在垃圾分类、洁美乡村中,常常能看到金山区廊下镇“百姓化事堂”成员的身影。把基层的事让群众自己来议,更多的群众参与旁听,更多的群众代表参与讨论,让群众看到问题就在自己身边解决,增强了群众主人翁意识,让群众积极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来。
为了更好地下沉了解民情民意,金山区廊下镇“百姓化事堂”以网格为依托,充分整合社工、村民小组长、“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乡贤能人、居民代表等各方力量,推行“小板凳”工作法,将办公工作场所从办公室移到了楼组间、场地上。工作由过去“浮在面上”变为“沉到下面”,由“被动应付”变为“主动服务”,广泛听取居民们围绕着人居环境提升、乡村振兴发展等工作产生的想法、建议。同时,在矛盾排查方面及时了解矛盾堵点,在第一时间上报,把各类矛盾纠纷扼杀在萌芽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