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产犯罪案件受理量居全市第一

静安检察院出台10条举措构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上海法治报 2025年04月22日 沈媛

  □  记者  沈媛

  本报讯  昨天,静安区人民检察院举行新闻发布会暨检察开放日活动,会上发布了《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检察院知识产权检察白皮书(2024)》以及《“静智汇”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十大举措》。记者获悉,2024年以来,静安区检察院共受理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216件404人,其中受理审查逮捕65件91人,受理审查起诉151件313人,案件受理总量位居全市第一。

  白皮书显示,该院受理的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受侵害客体涉及注册商标专用权以及著作权,案件类型主要集中在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类犯罪,占比92%,侵犯著作权犯罪案件占比8%。办理的侵犯涉外商标、著作权案件占知识产权案件办理总量的89.4%,较去年上涨19.4%。

  “当前,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犯罪特点显著,犯罪行为网络化凸显,依托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行为人通常借由电商平台、电子网站等媒介实施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行为。犯罪链条化特征明显,共同犯罪案件占比75.1%,侵犯商标类犯罪由小作坊式经营开始向‘流水线’式批量生产方向发展,侵犯著作权犯罪由传统影视盗版转向采取故意避开或者破坏技术保护措施的新型作案手法。”静安区检察院第七检察部检察官蒋洁介绍。

  记者获悉,在知识产权检察综合司法保护方面,静安检察院通过制发重大社会治理检察建议,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积极落实“法治副园长”制度,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同时深化执法司法交流协作,推动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

  为加快构建更为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会上,静安区检察院还发布了《“静智汇”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十大举措》。根据《十大举措》,静安区检察院将聚焦高新技术、关键核心技术等领域,重点打击侵犯著作权、侵犯商业秘密犯罪案件,推动认罪认罚案件退赔退赃工作全覆盖,最大程度挽回知识产权权利人损失,同时将加强知识产权“一站式”检察服务,开展知识产权领域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