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期中国国际公务员能力建设项目在华东政法大学启幕

为全球治理输送高素质涉外法治人才

上海法治报 2025年07月16日 朱非

  □  记者  朱非

  7月14日,第十四期中国国际公务员能力建设项目在华东政法大学开幕。此次项目由中国联合国协会主办,外交部国际司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际合作司支持,华东政法大学承办。

  加强我国国际组织人才培养

  中国联合国协会副会长兼总干事胡文丽强调,今年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当前单边主义、强权霸凌严重冲击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各国应重振多边主义,推动构建更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她表示,当前国际组织中中国籍职员人数、级别与中国大国地位极不相称,希望学员树立远大理想、加强能力建设,为全球治理贡献智慧。

  外交部国际司公使蒋端表示联合国承载着世界人民对和平发展的殷切期望和不懈追求,变乱交织的世界需要并期待中方为世界和平担当、为共同发展尽责。该项目是我国国际组织人才培养领域的一张“闪亮名片”,培训内容和形式极具针对性,希望学员们把握世界大势,增强斗争本领,提升专业素养,争取早日进入国际公务员队伍。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际合作司二级巡视员姜炜表示,国际组织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扮演重要角色,但我国国际职员队伍现状与我国最大发展中国家、联合国第二大会费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地位极不相称,面临人数增长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级别相对较低、结构有待优化等问题。他希望更多青年投身国际组织,将个人价值与全人类共同价值结合,让本期项目成为国际公务员之旅的起点。

  华东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肖凯介绍了华东政法大学在国际法领域的历史底蕴及新时代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开创性探索。他希望学员们珍惜此次学习机会,聚焦提升专业能力、语言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国际法律运用能力,掌握国际组织知识、锻炼沟通协调技能、培养跨领域合作意识、建立同窗人脉网络,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注入法治动能

  据悉,中国国际公务员能力建设项目创办于2011年,旨在为国家培养国际组织后备人才,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发展贡献中国力量。未来八天里,国际组织高级官员、多边领域资深外交官、专家学者、青年导师将围绕国际形势、中国多边外交、联合国热点问题授课,还将举行无领导小组英文讨论。

  作为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批高等政法院校,华政始终以建成“法学教育的东方明珠”为目标,近年来更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引领,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努力成为国内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标杆。华政率先成立全国首个涉外法治学院和普通法学术中心,打破学科壁垒,推动人工智能与法学、数字经济与公共管理等交叉学科发展,组建跨学科创新团队。注重课程与实务融合,立项建设11门涉外法治核心课程,引入涉外法律专家参与授课,实现“教学链”与“实务链”无缝衔接。与国际组织签订合作协议,与涉外律所、国际机构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精准对接实务需求。

  此次国际公务员培训班的举办,是华政服务国家战略、深化开放办学的又一实践。未来,学校将持续为全球治理输送更多“懂中国、通世界”的高素质涉外法治人才,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注入法治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