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航空公司大比例“锁座”引质疑

消费者:300个座位里只有十几个能免费选
上海法治报 2025年09月23日

  本来已划分好座舱等级并按等级售了票,却还要在旅客值机选座时加一道“锁”,让旅客付费或花费积分开“锁”……近年来,一些航空公司饱受诟病的“付费选座”业务不仅没有收敛,反而在争议声中愈演愈烈,俨然成了“行业惯例”。

  “吃相越来越难看了。”旅客王女士反映,日前她购买了一趟中国国航由大阪关西至北京首都机场的航班经济舱,机型为空客A330,共有约300个座位。她在线上选座时显示登记序号为“第34”,可发现“已被选”座位却高达140余个。她看到,此时这趟航班线上值机开放的可选座位仅占总数的40%为116个,这116个座位中免费的座位仅有14个,且多集中在后排中间位置,其他的要支付35元、70元或140元不等费用(或等值积分)才可选用。

  乘客王先生在中国国航某航班线上值机时也发现,前20排(共有58个座位)除了17个付费(或积分兑换)座位外,都已经“被选座”,第21到第24排(共24个座位)只有三个中间位置。王先生只好换了第28排靠窗(可选的最靠前的靠窗),而登机牌显示王先生的值机顺序是第16。也就是说,前面只有15个人选了座,而航空公司却以“被选座”的名义封了100多个座位。对于中国国航“付费选座”业务问题,记者近日按中国国航400服务热线提供的邮箱给中国国航发去了采访函,截至发稿,中国国航尚未予回复。

  记者发现,在某社交平台上,“买了机票还得买座位”等相关话题阅读量超千万。有网友称,本来线上值机是为了方便旅客,节省航空公司人工成本,但现在航空公司卖完票还要卖座,把方便做成了生意。

  业内人士指出,从法律角度看,航司大比例“锁座”侵犯了旅客知情权、选择权。航司基于付费选座业务的“锁座”行为,表面上是“细分服务层级”,实质是把旅客的自主选择权拿去卖钱逐利。面对航司大比例“锁座”涉嫌违规,相关部门应及时介入调查,以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民航市场秩序和行业形象。

  (来源:经济参考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