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8版:法治庭审

收购古玩 原来是局 骗鉴定费 才是目的

2018年01月05日 B08 :法治庭审 稿件来源:上海法治报

本文字数:941

  □记者 夏天

  本报讯 有的市民家中藏有古玩、字画等“宝贝”,却难以说清其来历、真伪。此时若有人声称要收购宝贝,往往容易让人受宠若惊。但偏有人从中动起了歪脑筋。周某等8名被告人设局假意收购市民的古玩字画,再以鉴定为名骗取被害人的钱款,最后一口咬定这些宝贝是赝品,拒绝购买。近日,黄浦区人民检察院依法判决周某等8名被告人犯诈骗罪,分别判处8人有期徒刑、拘役6个月至3年不等。

  沈某平素在朋友圈中,就以“气场风度像老板”而著称。但他非但不思进取,还与周某、于某、吴某等人预谋,在由后3者共同支付报酬的前提下,由沈某假扮老板,并分别招募李某、杨某、秦某、徐某等4人为“业务员”,从事骗钱勾当。

  沈某团伙将骗钱目标锁定在那些藏有古玩、字画、古钱币等“宝贝”,并急于将其卖出变现的人群。在由“业务员”们将被害人联络上门后,联系沈某、周某、于某、吴某等人各司其职:老板沈某,其余3人各自扮演老板助理、秘书、鉴定师等。

  “你卖的东西是真的吗?”沈某刻意营造出的“气场”,使那些本就对宝贝将信将疑的受害人更缺自信。他们轻易相信了沈某所谓“交易必须先经鉴定、登记”的借口,并按照宝物估值,付出一定比例的鉴定费用。

  当然,这些钱是不可能回本的。无论宝物是真是假,一段时间后,沈某总会将“鉴定完毕”的宝物退还给受害人,告诉他们:“拿个假货来骗我钱?你还嫩!”

  经查,沈某团伙从孙某等9名被害人处行骗成功,每次收取2000元至35000元不等“鉴定费”。其中,被告人周某、于某、吴某、沈某的涉案金额为人民币115600元,被告人李某涉案金额为人民币35000元,被告人杨某涉案金额为人民币28800元,被告人秦某涉案金额为人民币18800元,被告人徐某涉案金额为人民币8000元。

  公安机关接被害人孙某报案后,经侦查于2017年4月至7月间将8名被告人陆续抓获。到案后,8名被告人如实供述了其涉案的犯罪事实。

  黄浦法院经审理确认了上述事实。法院认为,8名被告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隐瞒真相,分别结伙骗取他人财物。其中,被告人周某、于某、吴某、沈某数额巨大,被告人李某、杨某、秦某、徐某数额较大,其行为均已构成诈骗罪。公诉机关指控的罪名成立,法院予以确认,并依法对各被告人予以刑事处罚。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庭审 B08 收购古玩 原来是局 骗鉴定费 才是目的 2018-01-05 2 2018年01月0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