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颖婷
本报讯 上海是党的诞生地,为了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文化,本市将打造红色文化品牌。昨天,记者从市人大代表及在沪全国人大代表对打响“上海文化”品牌专题集中视察中获悉,本市将完成全市革命遗址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启动中共一大会址、中共二大会址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并做实全市革命遗迹保护与利用。
市文广局表示,今年将结合改革开放40周年、建国70周年、建党百年,组织策展系列活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文化,守护党的精神家园。计划在今年完成全市革命遗址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并启动中共一大会址、中共二大会址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同时,本市还将做实革命遗迹保护与利用,完成上海宋庆龄故居、陈望道故居、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等重要革命史迹保护修缮工程,推动重要革命史迹腾迁修缮开放工作。
据了解,本市还将加强历史风貌保护,积极推进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研究制订不可移动文物升降级管理办法,积极参与《上海市历史风貌保护条例》 修订工作,探索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治理发展路径。为强化管理服务,本市将修订完善《上海市文物经营管理办法》,筹建成立上海市文物艺术品拍卖协会,扩大民间收藏文物鉴定咨询试点。目前,上海已在全国率先试点民间文物公益鉴定咨询工作,制订工作规程,上海文物商店等首批三家机构累计为近1万人次提供免费的鉴定咨询服务。同时,严格落实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健全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文物安全管理网络,建立文物保护员制度。着力培育一批文物安全预警和风险防范的关键技术、示范工程。为推动非遗活态传承,实施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本市还拟筹办中国上海国际传统工艺博览会,探索试点非遗和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开发利用。
据悉,上海已完成全市四级共3435处不可移动文物梳理并核定公布,完成外环内11个区的历史风貌、历史建筑普查,并对中心城区历史建筑所在地块进行快速甄别,开展“一地一策”研究。去年,本市组织开展“5.18”国际博物馆日以及“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对非遗活态传承方面,本市修订了《上海市非遗代表性项目管理办法》,并组织上海大学等8所高校实施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完成王文娟等10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抢救性记录。
为确保文化文物市场健康有序,本市还进一步完善监管体系,出台了《上海市文化市场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和《上海市文化市场黑名单管理办法(试行)》。严格审批大型演唱会、户外音乐节等重大演出活动,完善大型演出活动协商预警机制。同时规范网络文化经营,重点督查直播平台24小时管理等机制。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