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综合·声音

他们,为审判日本战犯画上“句号”

2018年01月31日 A02 :综合·声音 稿件来源:上海法治报

本文字数:1875

  “东京审判中的东吴精英”展吸引众多参观者 刘海 摄

  □法治报记者 刘海

  近日,“东京审判中的东吴精英”展揭幕式在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举行。这是上海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研究会、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东吴大学上海校友会、苏州大学上海校友会为了纪念淞沪抗战86周年而联合举办的展览,展览预计到3月中旬结束。

  本次展览第一次全面展示了东京审判中的东吴精英在学校的教育情况,展示了他们的照片、入学档案、毕业证书等; 也第一次将国内审判并入到东京审判中,体现了中国抗战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两方面的审判不可分割。

  “忘掉历史就等于犯罪”

  东吴大学,这个而今听起来有些陌生的学校,曾代表着近代中国法学界的至高殿堂,是近代中国比较法的摇篮。当时学界提起法学标杆,无不提及“南东吴、北朝阳(朝阳大学,今中国政法大学)”。

  1949年以前,这所大学的法学院培养了一代代法律精英,包括大量著名律师。东京审判的几乎所有中方法律顾问,以及数任国际法庭法官,都出自东吴大学。

  展览的第一展区以“以国家的名义”为主题,展示了参加东京审判的东吴精英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些精英是:检察官向哲浚,检察官首席顾问倪征燠,首任检察官秘书裘劭恒,检察官顾问鄂森、桂裕,法官秘书方福枢、杨寿林,检察官翻译高文彬、刘继盛、郑鲁达。

  1945年抗战胜利结束后,对日本侵略罪行的审判一直没有停止。

  1946年1月19日,远东盟军最高统帅部在东京设置军事法庭,对二战日本首要战犯进行国际审判,审判采用英美法程序,代表中国的法官、检察官及工作人员几乎都是东吴法学院师生。参加东京审判的17名中国人,有10位来自同一所学校——东吴大学法学院。

  去年12月12日,东吴大学毕业、唯一健在的东京审判亲历者高文彬老先生来到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谈起往事,老先生说:“不要忘掉历史!忘掉历史就等于犯罪。”在展区,馆方展示了高文彬老先生当年的毕业证书以及他在东京审判庭工作的时候发现的“百人斩”凶犯野田毅和向井敏明犯罪的证据。最终,两名战犯被绳之以法。

  国内审判并入东京审判

  本次展览首次将国内审判并入东京审判中,提出国民政府国防部组建的10个法庭和新中国的2个法庭,对乙级和丙级战犯的审判,也是东京审判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抗战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两方面的审判不可分割。

  国内审判是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美军上海军事法庭、国民政府组建的10个军事法庭以及新中国组建的两个军事法庭,主要审判乙、丙级战犯。

  在国民政府组建的军事法庭中,东吴校友杨兆龙、刘世芳、蒋保矨,东吴教授林我朋等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刘世芳博士在东吴大学法学院长期执教,他以上海高等法院刑庭庭长之职兼任上海军事法庭庭长。上海军事法庭共审判日本战犯116人,其中判处死刑14人,无期徒刑22人,有期徒刑75人,无罪释放5人。

  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4月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任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军事审判庭庭长、审判员,东吴校友沈关生先生在沈阳军事法庭担任审判员,为审判日本战犯画上最后句号。

  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的激辩不同,在新中国军事法庭受审的日本战犯经过思想改造,几乎都主动承认了所犯罪行。

  奠定“东吴法统”的地位

  本次展览增加了“精英成长的秘笈”板块,重点回顾了东吴法学精英的教育经历:是什么精神促使他们在条件非常不利的情况下,据理力争,惩戒战犯,为国为民努力工作的。

  100多年前,也就是1915年,东吴大学法科创办于上海。出于“重质不重量”的教育宗旨,东吴法学院在招收新生、学业考核和毕业门槛上都极为严格。入学学生必须完成初步的大学学习之后才能学习法律,后来学校开设了自己的预科课程,以保证学生受到高水准的法学预科教育。

  当时的学生考上东吴法学院本来就很难,再加上英美法课程全部是说英语,使用原版教材,使得这所知名高校有着很高的淘汰率。有的班级40多名学生,毕业时仅剩13人。就是这样的精英化选才标准,奠定了“东吴法统”的地位。

  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东吴学人以其精深的学问,在历史的画卷上浓墨重彩地书写着辉煌!

  1985年4月10日,全国人大通过了关于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的决定。基本法起草委员会59名代表中,有5位是东吴法学院的毕业生或教授,他们是:费孝通、吴大琨、查良镛(金庸)、裘劭恒、雷洁琼(女)。

  更可贵的是,平均年龄高达84岁的东吴大学23位校友,以10年之力编出中国有史以来最大最全的《元照英美法词典》,计460万字,收词条4.5万个。这是东吴法学人为后世留下的宝贵财富。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综合·声音 A02 他们,为审判日本战犯画上“句号” 2018-01-31 2 2018年01月3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