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雯矜
最近,浙江省海宁市国家税务局的董燎宇成了励志“网红”,媒体对他的报道铺天盖地。作为一名癌症病人,董燎宇不仅在五年前通过了司法考试,而且在2017年获得了浙江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身患癌症,为什么还要去做常人难以做到的事情?面对提问,董燎宇在过去12多年里的经历瞬间涌上心头。
放下恐惧
拾起儿时梦想
“得了左肾细胞癌,难道不应该想开一点儿,在剩余的人生里好好治疗,过安逸的日子吗?其实,我试过。”董燎宇坦诚地说。
当听到医生对着自己说出“左肾细胞癌”“五年生存率只有7%”这些字眼时,董燎宇脑子里似乎有一把大铁锤,敲得他脑海中一片空白、头皮发麻。“那是2005年的一天,我才40岁,有年迈的父母、深爱的妻子和幼小的女儿。”一想到要和他们以及整个世界永别,董燎宇心如刀绞!“那天,我一个人在医院的角落里哭出了声。”董燎宇说。
如大多数人一样,最初,董燎宇也很脆弱。他试图一边治疗,一边用玩乐、放松的方式去缓解心中的焦虑和身体上的痛苦。
“说出来不怕你笑话,当时我就跟20岁出头的年轻人似的,什么都想尝试一下,”董燎宇笑着说,“不过,看似热闹的放松之后,我却觉得内心更加空虚,那些快乐抵达不了内心深处。”
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精神支柱?什么样的快乐可以抵达内心?面对当前的困境,自己又可以做些什么?董燎宇不停地追问自己。所幸,一部名为《流浪者》 的电影给了他方向。
在那段迷茫的时光里,董燎宇在病房里阅读着与肿瘤有关的科普书籍,了解癌症病人康复的医学知识,发现了古今中外许多癌症病人通过科学的治疗和积极的心态最终战胜癌症的生动事例。
“命运几乎给我判了死刑,但我自己不能给自己判死刑。相反,我应该向不可能挑战,做些更有意义的事情,让或许比别人短暂的生命变得充实起来。”董燎宇说。
董燎宇想到了小时候看过的一部电影《流浪者》。“这部电影对我的影响太深了!到现在我都记得,美丽的女律师丽达帮助一位落魄青年拉兹辩护。她伸张正义,拯救了一个可怜的灵魂,”董燎宇说,“丽达的形象让我对律师职业十分崇敬。”
于是,董燎宇心中有了答案:“我要在治病休养期间,通过学习完成司法考试,做一名律师,完成一名癌症病人几乎不可能完成的工作,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面对质疑
打破命运审判
董燎宇的这个想法,在旁人看来疯狂而不切实际。“学法律?考资格证书?你可是个病人,不好好养病,瞎折腾什么?”妻子又气又急地说。“儿子,我和你爸都老了,现在你又生了病。所以,别折腾了,好好养身体吧!”母亲规劝道。“爸爸,司法考试很难的。你这么大年纪了,考起来估计……”女儿欲言又止。
家人的反对在董燎宇的预料之中,但这并不能动摇他的决心。“当时,我对女儿说,你在读书,我也去读书,看看咱俩谁读得好。”董燎宇与女儿约法三章。于是,在大家的反对和质疑声中,他开始了在病房中法律专业的本科学习。
病床成为董燎宇的课堂。当他的病友都在消极地哀叹命运不公时,他却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流连忘返、挑灯夜战。一些病友看着他对着课本神采奕奕的样子,都怀疑他的精神出了问题。
董燎宇当然没有问题,只是他不想与他人一样在困境中保守、隐忍。既然消极对待的结果是可以预想的,那么,何不搏一搏?或许强大的精神动力会给自己另一番天地。况且,患上癌症也不是百分之百会死,更不是马上会死。每个人的生命本来就是有限的,所以,生命的厚度才是生命的价值所在。想清楚了这些,董燎宇就想到自己一生的梦想,就是对律师的崇敬、对弱势群体的帮扶。
经历了五年的治疗,董燎宇的法律本科课程也学完了。此时,意外的好消息到来了,经过复查,他的病情奇迹般地稳定,可以出院了。他打破了命运对自己的审判。
“女儿曾经告诉我,我最让她感动的一点就是无论她学习成绩好坏,我都不曾放弃过她。其实,这也是我对自己的态度。我觉得每一个人面对困境时,你迎难而上,敢于挑战,都有机会活得更加精彩!”董燎宇说。
挑灯夜读 通过司法考试
最近,全国多家媒体纷纷向董燎宇发出采访邀约,他感觉自己“仿佛又回到了备战司法考试和浙江大学研究生时紧张而忙碌的日子”。如果说,在病房里学完四年法律本科,实现儿时律师梦是董燎宇面对癌症向生命发出的一次挑战,那么,参加通过率只有10%的司法考试和考取浙江大学研究生就是为了圆梦。
“我是癌症病人,40多岁的大龄考生,考前辅导班的老师委婉地规劝我说,在正常情况下,35岁以上的考生很难过关。”董燎宇的回答是:“连7%的生存率都通过了,我还怕通过率10%的司法考试吗?”最终,老师被感动了,破例收下了这名特殊的学生。
“夜深人静,我仍在挑灯夜读,累了稍作休息,过后继续做题学习。那段时间,糖尿病的加重让我很痛苦,血糖仪一度测不出血糖浓度,我的脑子昏沉沉的。我经常一边看书,一边担忧:会不会某天晚上,我就这样趴在书桌上,再也醒不过来了?”董燎宇回忆起那段苦读的日子时说。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董燎宇的母亲因身患癌症去世。巨大的悲痛吞噬着他的心绪和生命。董燎宇擦干眼泪走进考场,用坚持和成功告慰天堂中的母亲:“儿子没有倒下,儿子永远是在拼搏的路上!”
“那时候,我每天至少学习五六个小时,最多的时候每天要学十个小时,朋友们都以为我失踪了。”董燎宇说。有一次,他的左脚不小心被划伤了,因为患有糖尿病,伤口复原很慢,还逐渐发热红肿,连走路都需要借助拐杖。医生劝他好好休息,否则再恶化下去会有截肢的危险。董燎宇的家人都快急死了,想让他放弃考试。但他却很乐观地说:“只要我的双手还能写字、大脑还能运转,还能参加考试,我就不怕。”
2012年,董燎宇再次创造奇迹——通过了全国司法考试,获得了法律职业资格证书。董燎宇的妻子统计过,在备战司法考试的两年时间里,他问了将近7000个问题,有时候老师都来不及给予回答。
做陪审员
维护公平正义
从一个普通公务员到法律专业人士,董燎宇的生活改变了许多。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初衷:要为弱者伸张正义。因此,他成了法律界的一名公益人士,于2014年成为浙江省海宁市人民法院的人民陪审员,并且是当地为数不多的、拥有法律专业知识的人民陪审员。
一次,董燎宇参加了一个关于离婚后房屋产权归属的庭审,男方因女方嗜赌而要离婚。双方当事人在签订离婚协议时同意将一套共有房产留给男方,但男方须为女方偿还100万元债务。而女方的债权人起诉要求冻结房产,以便将该房屋用于抵债。在此诉讼期间,法院已将该房屋的产权判给了男方。但因为客观原因,房产证上还是夫妻共有。
“这个案子很复杂,涉及《物权法》《婚姻法》等多部法律。”董燎宇说。因为大多数人民陪审员都不具备专业的法律知识,所以,审判长很想听听董燎宇的意见。董燎宇考虑再三,给出了“房屋归属男方”的意见。董燎宇说:“这是我通过自己所学得出来的一点建议,很高兴,审判长与我的意见是一致的。”
董燎宇觉得,法律讲公平公正,但也要有点儿人情味。“我遇到过一位当事人,因为非法买卖仿真枪而被起诉。我原本以为,这个小伙子是想做什么非法勾当,但没想到他的理由却是想念逝去的父亲。”
原来,这位当事人是新居民,小时候经常跟着父亲去家乡的山林里打猎(当时猎枪还属于合法范围)。后来,父亲去世,他再也没有机会体验儿时的幸福了。在思亲心切的情况下,他做出了违法的举动。
“法治是合法性和合理性的平衡。合理就表示它要合道理、合情理。虽然这个小伙子违法了,但他的一片孝心还是让人感动的。所以,当时我给出了从轻判决的意见,最后也帮助到了他。”董燎宇说。
如今,董燎宇已经做了两年多的人民陪审员,每个月要去法院三四次,参与庭审一百多次。“用法学知识帮助弱势群体、维护公平正义是我的梦想,也是我的快乐。”董燎宇说。
硕士毕业
没有什么不可能
2017年,董燎宇硕士毕业。2012年,他18岁的女儿看到了父亲与病魔作斗争的画面,被父亲的坚强所感动。“女儿从小成绩并不理想,初中最差的一次,考了班级倒数第二名。”董燎宇说。但当时他没有责怪女儿半句,而是想通过自己的示范让女儿进步。
最终,女儿在高考中通过了一本线,考入昆明医科大学。董燎宇也通过了全国硕士联考成功进入面试环节。董燎宇回忆,去浙江大学面试那天,坐在年轻的学弟学妹中间,感觉自己像个“怪物”。面试老师也觉得不可思议,但听完他的人生经历,当场同意收下这名年长的考生。
三年读研生涯艰辛而又快乐。在浙江大学法学院,同学们都知道,身边有一个大叔级别的研究生。
“我开始忘了病情,甚至忘记了年龄。”董燎宇说。2017年6月,董燎宇以一篇名为《醉酒驾驶的刑事责任分析》 的硕士论文,顺利通过答辩,拿到了硕士学位证书,成了家里学历最高的人。
这次,董燎宇又哭了。但跟12年前的泪水相比,这次他流的泪不再是苦涩的,而是甜蜜的。时至今日,他说:“对我来说,从此世上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事。”
晏爱明是董燎宇的主治医生。在过去的这些年里,他们从医生与病人的关系,渐渐发展成了朋友关系。晏爱明知道,这些年,折磨董燎宇的除了癌症,还有糖尿病。参加司法考试那天,董燎宇被糖尿病折磨得很厉害,考试全程手都发抖。如果没有强大的意志力,他绝不可能完成考试。
从前,晏爱明不相信在电视节目里某人说自己遭遇各种变故,但因为梦想而坚持下来的故事。但董燎宇身上发生的奇迹,让他不得不相信梦想真是有力量的,而这样的力量无法用医学解释。
尽管董燎宇还想完成继续攻读博士的梦想,但妻子不得不阻拦他,“我想让他健康地活着,不管下半生还有多久,只希望他能在我身边。读书耗费的精力太大了,我舍不得”。
(来源: 《法律与生活》 杂志)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