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全市首家互联网审判庭落户长宁

2018年02月07日 A01 :头版 稿件来源:本报讯

本文字数:1150

  □记者 陈颖婷

  本报讯 随着互联网越来越深入人们的生活,由此引发的纠纷案件也逐年增长,为了更好地化解涉网络的矛盾纠纷,今年长宁区人民法院已经率先成立了互联网审判庭,专事审理涉互联网案件。昨天,记者从长宁区法院获悉,从1月成立至今,该法庭已经受理了108件涉互联网的民商事纠纷。据透露,下一步涉互联网的刑事案件也将纳入该法庭的受案范围。

  长宁法院互联网审判庭于今年1月正式成立。据长宁法院互联网审判庭庭长章晓琴介绍,目前该法庭受理的108个案件主要涉及到互联网的合同纠纷、买卖纠纷、借款合同纠纷和互联网侵权纠纷几大类。“受案的界定范围主要是指与互联网相关的案件,如买卖行为是在互联网空间完成的,或用互联网方式来履行合同等等,核心是强调交易行为和侵权行为的互联网性质。”章晓琴进一步解释说,市民所熟悉的网络购物、网上买机票、在网上做广告推广,以及网络平台的借款合同等都在受案范围中。

  据悉,互联网审判庭涉及的还只是民商事案件,下一步还将把包括网上的非法募集资金,网上信息泄露等涉互联网的刑事案件纳入其中。

  长宁法院院长米振荣告诉记者,设立互联网审判庭出于三个考量。

  首先是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以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的迅猛发展,借助高科技和大数据的便利便捷性,使得审判与科技的深度融合,真正实现让数据跑腿,让百姓诉讼更加方便,互联网审判庭因此应运而生。

  第二个考量是基于目前互联网企业的大量出现,包括互联网平台上的服务商、消费者、监管部门三者之间,需要法律的有序和规制。“目前互联网网民的规模效应,呈几何增长,网络在提供全天候全方位全时段的便捷服务之外,还会产生一些纠纷。”米振荣透露,经初步统计,从2014年至今,仅长宁法院就办理了3300余件涉互联网的纠纷案件。他认为,面对这种新型的网络纠纷,需要审判模式的再造,来适应网上大量纠纷的涌现。

  第三个考量是顺应整个上海的法治环境和法治实力的发展。他指出,长宁区是互联网加生活性服务业的集中地,该产业也是长宁区打造的重点产业,包括大众点评、美团、携程、拼多多等互联网企业都驻扎在长宁。2017年1到10月,长宁区已注册互联网生活性服务类企业3888家,其中重点企业有298家,产税48亿。米振荣表示,这些生活性服务业的互联网模式,会带来财富,但也会带来消费的陷阱、监管的盲点,所以互联网审判庭的产生非常有意义。互联网审判庭就是通过专业的法庭,配备专业的力量,进行专门的审理。成立至今该法庭已收案108件。米振荣希望通过专业庭的专门审判,加大审判延伸工作,提升整个网络的法治水平。他还表示,除了受案对象的互联网化,互联网审判庭还将提升审判模式的互联网化,通过技术升级,最终达到网上纠纷网上审,将互联网审判庭做大做强做专。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头版 A01 全市首家互联网审判庭落户长宁 2018-02-07 2 2018年02月0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