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大墙故事

期待10年 他终于踏上回家路

2018年02月12日 B03 :大墙故事 稿件来源:上海法治报

本文字数:3462

  民警季颂蕲在与服刑人员谈心 资料照片

  □法治报记者 金豪

  法治报通讯员 王燕虹

  令张涵(化名)感到欣喜的是,因改造表现良好获得司法奖励,2017年1月,他顺利回归了社会,和家人一起过了个团圆年,这一天他期待了10年。

  张涵年逾六旬,因合同诈骗罪入狱,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三年。跟着警官季颂蕲走出监狱的铁门,张涵望见儿子站在不远处,脸上洋溢着欣喜。紧走几步,他拥在儿子强壮的臂膀里,顷刻间老泪纵横。“爸,走我们回家过年!”告别警官,任由儿子紧紧攥着自己的手,张涵踏上了回家的路。

  民警工作手记

  在教育改造工作中要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全面掌握服刑人员日常改造情况,从会见、电话、信件等细节之处入手,通过有效手段收集罪犯的改造信息,掌握罪犯情绪变化,在第一时间作出积极反应。 ——季颂蕲

  车窗外,鳞次栉比的街景从眼前掠过,张涵将脸贴在窗玻璃上,目光四下搜寻着,一幢幢建筑物从封存的记忆中跳出来,勾起了他对往昔岁月的回忆。

  吴江路是与南京西路相邻平行的一条小马路,在张涵的记忆中,这是上海老弄堂自然形成的小吃街,是草根美食的聚集地。夜幕降临,街上人流拥挤,摩肩接踵,人声鼎沸,空气中飘散着炸臭豆腐的气味和烧烤的烟雾。

  故地重游,张涵和儿子走在街头,发现经过精心改造,已焕然一新的吴江路休闲美食街今非昔比,全然不见了乱哄哄的路边摊和吆喝喧嚣,取而代之的是中式菜系餐厅、欧式咖啡馆、酒吧、台式茶坊以及港澳茶餐厅、甜品店等,休闲街还配有欧式路灯、绿化、休闲椅等景观设施。

  十年,是一段不短的岁月,对于家的印象,张涵脑海中点点滴滴记忆犹新。

  如今,在民警的帮助下,张涵即将回到久别的家中,内心充满了欣喜。他的思绪不禁飘回到了十三年前……

  入狱之前,张涵经营着一家贸易公司,后来因为资金周转出现问题而倒闭。在服刑期间,妻子仅来探望过张涵一次,而且对他态度相当冷淡。与其他服刑人员不同,张涵的改造生活没有亲情陪伴,他的心中有着说不出的遗憾。

  值得欣慰的是,在季颂蕲的教育引导下,张涵能够面对现实,积极调整心态,认真投入狱内改造生活,改造态度相当平稳。

  由于改造表现良好,张涵获得多次减刑的司法奖励。但是,看到公示栏内的减刑结果,张涵的神情却非常淡漠,对于回家,他似乎并没有多么期待。

  一天,正在现场岗执勤的小季看到,一群服刑人员兴高采烈地挤在公示栏前,满怀喜悦地谈论着,而张涵却神情落寞,独自一个人远远地旁观。

  夜晚,小季值班时发现,张涵在偷偷地抹着眼泪,睁着眼睛躺在床上发呆。

  经历过铁窗生活的人,都渴望自由的生活,为什么即将回归的张涵,在此时的行为却如此反常?经过小季耐心开导,张涵终于说出了埋藏在心底的隐衷。

  原来,张涵担心出狱后,如果妻子不愿意接纳,自己将是无家可归。回归之后的晚年生活,他将如何度过呢?

  听了张涵的倾诉,小季皱起了眉头。如果出狱后张涵老无所依,在困顿的生活逼迫下,他会不会重新走上犯罪道路?

  想到这些,小季的心中涌上了一丝忧虑。

  民警工作手记

  在教育改造工作中,要善于有效疏导、耐心沟通。采用证据搜集、法规宣讲、耐心疏导等方式,有理有据地开展工作,针对服刑人员的焦虑情绪,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 ——季颂蕲

  车停在了一幢老式弄堂门前,张涵和儿子下了车,父子相跟着走进弄堂。头发花白的张涵脚下踉跄,眼中闪现出点点泪花,儿子连忙上前搀扶住父亲。

  对张涵这个离家十多年的人来说,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深藏在记忆中,充满了缕缕的温情。家,对于张涵来说,不管多么破旧,都是他遮风避雨的人生港湾。

  漆着红漆的门前,一个头发花白的妇女立在那里,是自己妻子。四目交织,张涵停住了脚步,昏黄的灯光下,泪水从两人的面颊上流下,时光仿佛在这一刻定格……

  家,温馨的港湾,在民警的不懈努力下,张涵终于顺利回归家庭。不知不觉间,他的思绪飘回到两年前,那段等待回归的日子。

  一个烈日炎炎的夏日,季颂蕲发现,张涵整日愁眉不展。经过耐心的沟通,小季得知了其中的原委。

  在监区领导的安排下,小季拨通了张涵家人的电话。接电话的正是张涵的妻子。经过简单的自我介绍之后,小季向对方介绍了张涵在狱中的改造情况,并提出希望对方能够来监探望张涵。

  事与愿违,听了季颂蕲的一番话,张涵妻子沉默片刻说,不希望自己平静的生活被打扰,让张涵自己安排好晚年生活。当小季问及张涵儿子的情况时,其妻子回答说儿子并不知晓张涵在狱中服刑,一直以为父亲在国外经商。

  随后,季颂蕲与张涵的姐姐取得了联系,得到的答复是,弟弟在狱中“吃官司”时姐姐已经尽力了,出来以后只能靠他自己,家里的经济和住房不宽裕,多养一个老人,对小辈没办法交待,况且自己的经济也无力承担。

  几经努力,事情似乎又回到了原点,季颂蕲一时间感到一筹莫展。

  那是一段令张涵内心痛苦纠缠的时光。小季与张涵家人多次沟通,最终没能说服对方。一个秋日的午后,得知这个坏消息,张涵一言不发、脸色阴郁。

  以身体某关节不适作为理由,张涵提出不能参加康复活动。接到张涵的书面请求,小季立即调阅了张涵的病历本,仔细地翻阅起来。了解张涵的身体状况之后,小季胸有成竹地将病历本递给张涵,并告知其理由不成立。

  根据监狱的相关制度规定,季颂蕲随即退回了张涵递交的申请。见自己的心愿没有达成,张涵情绪激动,歇斯底里地在活动大厅里哭叫起来。

  谈心室里,张涵始终低着头一言不发。面对小季的安慰,他突然痛哭流涕起来,如泉涌般的泪水表达出对未来生活的迷茫和绝望。

  不知过了多久,张涵终于止住了哭声,小季轻声与他交谈起来。10分钟、20分钟……随着时间流逝,在与小季视线交流中,张涵脸上的神情渐渐平复下来。

  民警工作手记

  在教育改造工作中要人性化管理,合力攻坚。通过监狱与当地司法所、安帮办取得联系,对服刑人员的户籍、社保、劳动能力等情况进行排摸和指导,解决服刑人员面临的难题,帮助他们打开心结。 ——季颂蕲

  张涵的儿子将两位老人揽在怀里轻声说:“今天是团圆的日子,不好流眼泪的!”两人拭去脸上的泪水,相跟着走进家门。一家三口在饭桌前坐下来,客厅里的圆台面上,是盛满菜肴的盘盘碗碗……

  张涵在家时,喜欢用青鱼中段来做熏鱼,去头去尾,片成一公分厚的薄片,入滚油炸透,至金黄出锅,放在调好的酱油中浸几秒,待味道吃进鱼肉中即可捞出。

  上海人很讲究,也好面子。以前,准备一顿年夜饭,通常会提前几个星期。张涵依然记得,为了准备年夜饭,爹爹、姆妈还会老清老早去小菜场排队,有的时候,小菜场还要认识人,否则,鸡、鸭、鱼、肉未必能买到自己称心的原料。

  望着这桌年夜饭,想到在民警为自己回归所付出的努力,张涵的心中不禁波涛汹涌,思绪又飘回到三个月之前在狱中的日子。

  在监区的会议室内,讨论在热烈地进行着,民警们各抒己见,提出了各种解决方法,经过集体商议,监区决定将此事上报监狱,寻求相关职能部门的协助。

  听了监区的情况汇报,监狱负责综治工作的民警立即行动起来。他与小季进行了沟通,然后与张涵进行了细致的谈心。随后,他立即着手联系张涵户籍所在地的区司法所,以及安帮办的工作人员。

  为了帮助张涵得到家人谅解,季颂蕲多次通过监狱相关职能科室与区司法所进行沟通。经过社会力量的配合,张涵姐姐的态度终于有了转变,在亲情电话中她表态说,虽然无法为弟弟养老,但是等他出狱之后,如果真的遇到什么困难,她不会不管不顾的。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小季的耐心开导下,张涵妻子的态度也逐步转变,不仅将张涵在狱中服刑的事情告诉了儿子,还带着儿子来监狱探望了张涵。在接见厅内,父子离别后十年再次相见,流下了喜悦的泪水。

  得到家人的谅解和接纳,张涵的情绪逐步有所好转。在一个寒风凛冽的冬日,区司法所及安帮办的工作人员来到监狱,并给张涵带来了好消息:他回归之后的养老、住所以及落户问题都已经得到了妥善解决。

  在浓浓的亲情中,张涵顺利地回归了社会。在家中的年夜饭桌上,张涵非常感慨,逢年过节,家中一张圆台面,满载着亲情温馨。不论离家有多远,有多久,家中那张圆台面上,始终渴望会为自己留一副碗筷,一个座位。

  在监狱节日值班岗上,小季接到张涵寄来的一封书信。得知张涵与家人圆满团聚,小季露出发自内心的微笑。放下手中的信笺,望着远处的万家灯火,小季的心中充满了欣慰,他知道其中有一盏灯下,家人正在其乐融融地欢聚一堂,满怀期待新一年的幸福生活。作为一名监狱人民警察,在这个万家团圆的时刻,虽然不能陪伴在家人的身边,但是小季的内心充满了自豪感。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大墙故事 B03 期待10年 他终于踏上回家路 2018-02-12 2 2018年02月1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