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夏天
“上海这种超大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对上海而言,“超大”一词的含义有很多,其中“超大客流量”,应是最显著的城市印象之一。从日常通勤,到节假日休闲,还有层出不穷的活动、演出……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如何体现?预判、保护、疏导好每一股大客流,就是一项真功夫。
在市委、市政府和公安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上海市公安局积极应对公共场所大客流领域面临的大量风险挑战,全面部署和开展智慧公安建设,打造感知泛在、研判多维、指挥扁平、处置高效的精准警务,全面实现管理大客流工作的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达到“防患未然、快处即然、妥处已然”的境界。
从“经验目测”到“数据为王”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靠的是古人一双“火眼金睛”。可直到前些年,民警在统计公共场所客流量时,用的还是原始的目测法:“那时我们会在外滩中山东路的制高点安排观察哨,凭经验统计人数,大致把客流情况从低到高分成‘看得到路面’ ‘还能看到肩膀’‘只能看到人头’ 等几类,”黄浦公安指挥中心指挥长蔡立新告诉记者。
黄浦是上海中心城区,辖区内南京路、外滩、豫园、新天地、田子坊等旅游热点区域众多,每到重要节点必然形成大人流聚集,尤其是在游客云集的南京路至外滩区域,安保工作压力巨大,对大客流的精确预警和有效管理,提出了紧迫的高要求。
近年来,黄浦分局以“智慧公安”建设为契机,坚持“科技+管理”双拳出击,在人群聚集公共场所大客流疏导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2017年12月31日晚,外滩群众自发迎新,从当天16时起,黄浦公安即提早介入,对南京东路实施了交通管制,并对外滩江堤部分通道实施“只下不上”措施;当天23时,针对外滩区域人流持续增多的情况,黄浦公安对中山东一路实施交通管制,开放路面供群众行走。同时,外滩江堤所有通道采取“只下不上”措施,并且在四川/南京路口实施远端分流措施,减缓外滩压力。24时,外滩滨水区人流峰值达到8.5万。至次日0时30分,外滩区域人流基本疏散完毕。据统计,外滩江堤区域当天累计游客突破32万人次。
这次群众自发的迎新活动,在安全有序的环境下完成了。而作为活动的安保方,公安机关不仅守好了安全的底线,更在对客流的统计上,做到了实时、精确,以可靠的数据为导向,高效组织了对现场的管理调度。那么,民警是如何做到这些的呢?
大数据指引科学用警
据黄浦公安介绍,在现场管理方面,他们以外滩江堤为中心,划分为外滩江堤、小外滩(江堤和中山东一路路面区域)、大外滩(河南中路以东)和南京东路步行街等安保区域。沿线布置人流疏导警力,全线都在客流实时监测与预警系统的覆盖之下。
在黄浦公安分局大数据实战应用室,记者看到了神奇的数据成像:一块大型弧面屏上,正展示着几组人流数据的变化曲线图,变动趋势一目了然。而更详细的信息,还可以在指挥室中央一座平台式指挥仪上看到。
戴炜警官手执指挥棒,向记者介绍道:“这是江堤沿线人流监控预警系统。它借助高科技技术,检测固定范围内的人流涌向趋势,来预判前往江堤的人流。而在江堤的进出口,我们布设了智能系统,实时统计游客的进入数和离开数,并由数据生成人流热力图,供指挥中心参考。”
在指挥仪旁边,记者看到“警情研判”“综合研判”“大型活动安保”等数个小组功能划分明确,岗位职责落实到具体民警,就客流大数据进行分工研判。
有了“数据图像”,传统的监控画面也不能落后。在隔壁指挥中心,已经装备了全新一代可“自由切割”的完整大屏。根据需要,指挥员可将当前聚焦的几个镜头画面进行自由缩放,在保证画质的基础上,做到多场景监控。
指挥中心颜警官特别提及他所装备的“集成中控”系统:“以前,我桌上要摆好几只对讲机、电话机。现在我只要在这一台集成中控上,就可以完成三方通话、电话会议、电台切换、蓝牙电台等多项指挥工作,大大提高了便利性。”
蔡立新说:“运用科技手段,我们对人流的数量和发展趋势进行监测和预警,并不断积累数据。在大数据提供人流实时数据和变化趋势的基础上,我们能更准确地调整和完善安保预案,根据实际人流情况精确施策,从而实现更科学、灵活用警。”
轨交客流智能采集准确率超96%
除了核心老城厢,上海人最多的地方,就不能不说那四通八达的轨道交通网了。截至目前,上海共建有16条轨道交通线路,车站389座,运营里程666公里,日均客流1000余万人次,单日极端最高客流已达到1186余万人次,承载全市约53%的公共交通出行客流量,位居全国之首。
今年1月11日上午,轨道交通9号线因信号设备故障,佘山站至松江大学城站区段列车限速运行,发车时间延长,由此造成9号线部分车站出现集中大客流情况。但轨交公安通过视频智能分析技术,第一时间发现了大客流预警信号,及时通知车站并启动“四长联动”应急预案,妥善开展客流疏导、治安秩序维护等工作,有效应对了此次因运营故障引发的车站及周边集中大客流。
记者从上海轨交公安获悉,该部门会同地铁运营企业,整合无线网络、闸机票卡、视频智能分析等多种手段,先后在豫园站、人民广场换乘站试点闸机票卡与“智能视频”相结合的大客流风险监测系统,在试点车站出入口、站台、换乘通道、上下楼梯等瓶颈部位为重点安装智能视频监控,围绕人员密度、人流速度、行走方向等客流要素进行分析,初步实现重点车站、重要部位大客流风险科学、量化评估。
今年10月,万众瞩目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在上海举行。届时从会场到交通,都将是对上海处置大客流能力的一次检验阅兵。而上海也正围绕这一目标,扎实稳妥地推进着。
记者从上海市公安局获悉,该局已初步编制完成“上海智慧公安五年建设规划”,将世界一流的技术集成创新应用于公安工作中。其中第一步近期目标,就是到2018年10月底,重点聚焦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安保筹备工作,率先建成一批具有基础性、功能性、示范性的智能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通过安保实战检验建设成效,使安保工作成为一次上海智慧城市建设的展示会和中国智能安防产品的出口博览会。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