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最高检印发相关规定

坚决防止和纠正“假精神病”“被精神病”

2018年02月27日 A01 :头版 稿件来源:上海法治报

本文字数:1212

  □记者 夏天

  本报讯 昨天记者从最高人民检察院网站获悉,该院近日印发 《人民检察院强制医疗决定程序监督工作规定》 (下称 《规定》),坚决防止和纠正犯罪嫌疑人“假冒精神病人”逃脱法律制裁和普通人“被精神病”而错误强制医疗。最高检表示,印发本 《规定》 是为规范检察机关强制医疗决定程序监督工作,维护公共安全,维护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利,保障强制医疗程序的正确实施。

  《规定》 进一步强化了检察院对精神病鉴定程序的监督工作。 《规定》 明确要求,人民检察院办理公安机关移送的强制医疗案件,可以会见涉案精神病人,询问办案人员、鉴定人,听取涉案精神病人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意见,向涉案精神病人的主治医生、近亲属、邻居、其他知情人员或基层组织等了解情况,向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等了解情况,就有关专门性技术问题委托具有法定资质的鉴定机构、鉴定人进行鉴定,开展相关调查。

  《规定》 进一步强化了检察院对精神病鉴定程序的监督工作。按照 《规定》,检察院办理公安机关移送的强制医疗案件,发现公安机关对涉案精神病人进行鉴定的程序存在鉴定机构不具备法定资质,或者精神病鉴定超出鉴定机构业务范围、技术条件; 鉴定人不具备法定资质,精神病鉴定超出鉴定人业务范围,或者违反回避规定; 鉴定程序违反法律、相关规定,鉴定的过程和方法违反相关专业的规范要求; 鉴定文书不符合法定形式要件; 鉴定意见没有依法及时告知相关人员; 鉴定人故意作虚假鉴定等六种具体情形的,应当依法提出纠正意见。

  《规定》 明确了强制医疗审理活动监督的内容,规定检察院对法院强制医疗案件审理活动实行监督,主要发现和纠正对未通知被申请人或者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场的; 被申请人或者被告人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未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帮助的;未组成合议庭或合议庭组成人员不合法的等十种违法情形。

  实践中有一些典型案例,是检察机关通过听取被害人方面意见,及时发现被强制医疗人“假冒精神病”逃避刑事法律制裁并进行纠正的。对此,《规定》 指出,检察院审查同级法院强制医疗决定书或驳回强制医疗申请决定书,可以听取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的意见并记录附卷。

  针对普通程序转适用强制医疗程序的案件, 《规定》 强调,对于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案件,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发现被告人可能符合强制医疗条件,决定依法适用强制医疗程序进行审理的,检察院应当在庭审中发表意见。对法院作出的宣告被告人无罪或者不负刑事责任的判决、强制医疗决定,检察院应当进行审查,对判决确有错误的,应当依法提出抗诉,对强制医疗决定或者未作出强制医疗的决定不当的,应当提出书面纠正意见。

  据悉, 《规定》 共23条,对公安机关办理强制医疗案件的侦查活动监督、强制医疗决定执行中发现的错误强制医疗决定的监督以及检察院提出纠正意见和审查可能错误强制医疗决定的内部工作程序和司法权责等内容分别作出详细规定。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头版 A01 坚决防止和纠正“假精神病”“被精神病” 2018-02-27 2 2018年02月2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