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5版:法治文萃

水下探寻:神秘蛙人的过命交情

2018年03月16日 B05 :法治文萃 稿件来源:上海法治报

本文字数:3810

  □孔大为 王清波 李喆

  地球上最危险的职业中,警察和潜水员都榜上有名,然而,有一种职业却将这两种危险集于一身,他们就是“水警蛙人”。

  在许多人看来,“水警蛙人”是在水中无所不能的硬汉,戴着酷酷的潜水眼镜穿梭于水底,并在出其不意的地方跃出水面,给岸上、船上的歹徒以致命一击……但真实的情况远不如想象般炫酷。

  日前,有记者走进广东省广州市公安局水上分局潜水队,了解了“蛙人”工作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因为喜欢所以不怕艰险

  “周围一片漆黑,没有方向感,孤独伴着恐惧。”这是很多水警蛙人第一次在珠江潜水时的感受。

  “在水下作业10分钟,比在岸上作业2小时还耗费力气。”这句话,让体验过潜水的记者深信不疑。

  鲜为人知的是,影视作品中“蛙人”奇袭歹徒的场面,在广州水警蛙人的真实世界中绝少出现。他们每天的工作,是到江水、湖泊、河道等不同水域去安检、救人、探摸证物、打捞溺水者的尸体等。

  毕业于广东海洋大学航海技术专业的毕锦进,刚到水上分局时,主要负责快艇驾驶。后来,听说蛙人队要补充新鲜力量,毕锦进主动报了名,没想到让他这个潜水“门外汉”,步入了“蛙人”的行列。

  毕锦进说,潜水技能训练非常艰苦,先要佩戴浮潜装置,从岸边固定的梯子爬入珠江里,在浑浊的江水中感受真实的潜水环境,并学习用嘴呼吸。练上一个月后,再带上40公斤重的氧气瓶、信号绳、潜水表等成套潜水装备,把潜水眼镜用黑布蒙上,到水池中训练水底寻物。再这样练上两三个月,等在潜水学校的潜水塔能潜到12米深度了,才到珠江里开始真正的潜水训练。

  “刚开始练习潜水时,因为不习惯用嘴呼吸,经常感觉胸闷,而且潜到深水里水压增大,耳朵会很疼。”毕锦进说,“选择当‘蛙人’ 是因为我真的喜欢潜水。”

  据介绍,地面上,10000米的高度差会形成一个标准大气压,而在水下,10米水深就是一个大气压。也就是说,潜入到水下10米,受到的气压压力相当于置身于1万米的高空。

  “潜入水下6米处最难受,耳膜被压迫,伴随着耳根疼,胸闷,头疼。但真正掌握了潜水排压技巧后,这些都不是问题了。”毕锦进说。

  自己首次下水作业就取得成功的经历,毕锦进记忆犹新。那是2009年的夏天,当地一个水库,3名乘船的孩子落水失踪。接到指令后,毕锦进第一个下水,下到十五六米深后,水温由水面的30摄氏度骤降1摄氏度左右。那时候,刚大学毕业的毕锦进特别瘦,怕冷,在水底冻得直哆嗦,体能消耗也特别大,毕锦进说,自己也顾不得这么多,只有一个目标,就是尽快找到落水者。最终,落水者的遗体逐一被打捞上来。

  与在室内游泳池中游泳不同,潜水员长期作业的地方,水的浑浊程度往往超出常人想象,以珠江为例,1米以下能见度为零。毕锦进说,他们潜入珠江后,即使把自己的手贴在潜水眼镜前,也只能看到模糊的影子,打开佩带的潜水灯,照出的只有前面水中满满一片的悬浮物。所以,每名“蛙人”都早已习惯在黑暗中工作。

  除了克服心理上的恐惧和珠江水底不可预知的危险外,“水警蛙人”还得面对污染水质对皮肤造成的伤害。虽然穿了潜水服,但由于手脚要长时间泡在水中,“蛙人”的手脚经常会被泡脱皮,甚至有些人会患上皮肤病。此外,他们有时还得到湖泊、河流、臭水沟去救人、寻找证物、打捞尸体。

  有一回,刘广矿在一个排污口下潜打捞物证,“太恶心了,大家可以自己体会画面……”

  因此,潜水员每天上岸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己全身仔仔细细地冲洗一遍。但那次,刘广矿用香皂洗了几遍,身上的异味好像还没去除干净。

  光环背后是一次次实战淬炼

  一名合格的潜水员,除了具备良好的体能外,还须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超强的水下作业能力和敏锐的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对于女性来说,成为一名潜水员几乎是不可能的,而李旭咏就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李旭咏,是目前国内公安警队中唯一的女性潜水员,也是国内第一支女子警用摩托艇队队员。虽已年近50岁,但她克服生理和体能上的弱点,与男民警一样并肩作战。

  她不畏艰辛,勤学苦练,完成了从一名普通的游泳运动员成为一名人民警察,再成为水上分局潜水队员的转变。“全国警队唯一女蛙人”光环的背后,凝聚着她无数个日日夜夜的艰苦训练和汗水,铭刻着她与队友历经生死考验的上百次潜水作业的实战淬练。

  在2010年广州亚运安保工作中,李旭咏作为潜水队队员,担负了珠江前航道水下探摸、涉亚场馆水体部分水下安检等重要任务,共参加涉亚宾馆场地安检86处,检查各类水塔、水池等涉水设施183处。她与潜水队员们一起,针对珠江水域进行全方位摸查。她深入水底用手触摸,浅则10多米,深则20多米,克服珠江水下境况复杂,铁丝、钢筋等障碍“丛生”等困难。她每天起早贪黑,主动承担,积极作为,丝毫不比男同志差。

  潜水员韩鹏举对广州亚运会印象也很深刻。一次,蛙人队负责亚运开幕式所有在珠江上巡游的彩船的水底安检。“每天彩排巡游前,我们都要把每艘彩船的船底全部安检一遍,看有无可疑物品。一艘船长30米,用绳子拉着潜到水下,在江水急流中从船头到船尾一丝不漏地全部摸一遍,大概要40分钟,每天检查完自己负责的6艘船,回去累得躺在床上都不想动了。有一次,我的脚在水底划了一条5厘米长的伤口,上岸发现后,赶紧进行了包扎,第二天又继续下水安检。老天保佑,伤口没发炎。”这样艰苦的安检工作,韩鹏举和队员们坚持了几个月,确保亚运开幕式巡游的彩船始终安全无恙。

  亚运开幕的第二天,原以为可以休息一下的韩鹏举接到紧急任务:3名儿童在珠江增城新塘河段边玩耍时失踪,需要打捞寻找。拖着疲惫的身体,韩鹏举和同事赶到事发地开始下水打捞。“当时已是冬天,气温很低。潜入水下时,寒冷的江水让我禁不住地颤抖,但想到3个孩子遗留在岸边的衣服,想到家属们焦急的眼神,我努力克服寒冷,在水下一寸一寸地摸索。”1个小时后,经过在两个篮球场大小的一片水底区域的反复搜索,韩鹏举找到了这3名溺水儿童的遗体。“那天,心里挺难过的。3个幼小的生命就这样离开了。我至今记得,上岸后,在冬日的寒风中,孩子的家属在悲痛中哽咽着对我说的一声‘感谢’。”

  从2009年当“蛙人”至今,韩鹏举已亲手打捞起了10多名溺水者的遗体。打捞过那么多尸体,真的不觉得害怕吗?“我们是在为逝者家属寻找他们的遗体,做的是善事。所以,每回打捞时,我心中都很平静,从不会害怕。”

  在世界最危险职业中,警察和潜水员都榜上有名。而广州市公安局水上分局潜水队的队员们,其工作无疑具有“双重危险”性。

  潜水队副大队长方伟明告诉记者,珠江江面看似平静,但水中却暗流涌动,在珠江水中能见度非常低,蛙人下水后什么也看不见,只能靠水面上的同伴通过信号绳牵引凭自己的感觉和经验去工作,水下还有许多钢筋、玻璃、绳索及废弃渔网等物,稍有不慎就会受伤,或有生命危险。

  在水下作业,潜水员身上会系一根绳子,潜水员与岸上的信息传递都靠这跟绳子,而且是双方沟通的唯一媒介,被称为“生命绳”。通过拉动绳子,水上水下的队员对彼此意图心领神会。

  然而,就是这根“生命绳”,却有可能和障碍物发生缠绕从而将潜水员带入危险之中。

  有一回,毕锦进在10米深的江底作业时,生命绳突然被水底的树杈缠住了,动弹不得。此时,岸上的同伴很难帮上忙,因为水下的情况岸上不了解,绳子被缠住了,也不能传递信号。“根据经验,我的氧气瓶也快没氧气了,我告诉自己,不能慌乱,必须沉着冷静,用最快的时间自救。”

  毕锦进手脚并用,快速判明周围树杈分布环境和绳子缠绕情况,拔出随身携带的潜水刀,割断绳子,快速上潜。“出水后,我的氧气差不多就没了,想想都后怕。”

  “今天,生命绳的两端是战友,可在早年,潜水者以父子、兄弟关系居多,因为这种关系需要过命的交情。也因此,这从侧面反映了潜水的危险性。”潜水队大队长张朝晖说,“我们是一个团队,岸上水下同等重要,相互协作亲密无间。”

  虽然经历了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水下冒险,但生活中的潜水员们并未改变多少。平日里,他们喜欢跑步、打篮球,偶尔也会骑一下自行车,与一般的老男孩没什么区别。

  相关链接>>>

  广州“蛙人队”的前世今生

  广州市公安局水上分局潜水队,又称蛙人队,成立于2002年,是全国水警单位中组建的第一支潜水队伍,主要负责辖区重大刑事案件的水下勘探、物证打捞、船体安检、重大灾害事故抢险救灾等职责。

  广州水警是广州最古老的警种之一,最早可追溯到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清政府在广州珠江设立的水巡总局,迄今已有百年历史。新中国成立后,经历6次更名,于2002年10月1日,广州水警更名为广州市公安局水上分局,并率先组建了全国公安第一支潜水队,俗称蛙人队。

  潜水队现有潜水员13人,其中男性12名,女性1名,其中不少队员还是水上项目专业运动员出身,泳技超群。经过严格训练、层层考核,队员们全部获得国际星级潜水员资格。潜水员配备了潜水装备车、专用船艇、水下电视探视系统、水下无线通信系统、水下机器人以及各类先进的常规轻型潜水装备。

  蛙人们配备潜水刀、潜水表、救生绳索、浮力调节器、氧气瓶,以及水下照明工具、水下无线通讯工具、水下摄影机等先进器材,加起来总重量达40公斤。

  “快艇出警、水上救援、水下探查、证物打捞、船体安检、抢险救灾……”一个个神秘的“蛙人”活跃在珠江上。

  (来源: 《人民公安》 杂志)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文萃 B05 水下探寻:神秘蛙人的过命交情 2018-03-16 2 2018年03月1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