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法治重点

敲开“心门”揭秘女子审理警组

2018年03月23日 A02 :法治重点 稿件来源:上海法治报

本文字数:3029

  女子审理警组,这个在上海公安系统中唯一一个全部由女民警组成的审理警组,承担着涉女性刑事案件以及危险驾驶、妨害公务类案件的专办职能

  本版摄影记者 季张颖

  □法治报记者 季张颖

  在闵行公安分局案件审理队女子警组民警黄晶的办公桌上,有一张彩色照片很是显眼。照片里,6名身穿冬日制服的女警对着镜头笑靥如花。“这是我们警组年前专门拍的,也是人最齐的一张照片了。”黄晶见记者看得饶有兴趣,忙不迭地介绍道。

  女子审理警组,这个在上海公安系统中唯一一个全部由女民警组成的审理警组,承担着涉女性刑事案件以及危险驾驶、妨害公务类案件的专办职能。今年以来,女子警组已受理刑事案件70起,移送起诉犯罪嫌疑人96名。

  在案件审理的“战场”,她们究竟是如何利用女性优势与犯罪分子展开“智斗”?又是如何让被骗卖淫的女孩成为诉讼的证据?褪去警服,生活中的她们又是什么模样?在女子警组成立四周年之际,近日,记者走进这个特殊的警组,逐一揭秘。

  来自被骗卖淫女孩的远方笔录

  2015年3月,女子警组接手了一起容留卖淫案。

  两名男子将年仅15岁的四川女孩小林骗至上海卖淫,女孩稍有不从就施以棍棒。历经波折,女孩逃出窝点报了案。不久案件告破,被恶魔缠身的小林也迫不及待离开暂住地回到了老家。

  但案件要向检察机关成功提起诉讼,还需要女孩提供更为详实的证言。面对一个遭受性侵的女孩,男警取证显然是不合适的,于是出差任务摆到了女子警组面前。

  有着十年办案经验的施艳君主动请缨。从上海到四川,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山路颠簸,她才到达小林家。

  面对突然上门的上海警察,小林一家都很意外。原来,小林回家后没多久就订了婚,婆家不知道她在上海遭遇的一切。施艳君察觉到了这一点,只是含糊地说:“有个案子,需要小林协助调查。”小林痛哭流涕却不愿把事情讲清楚,她怕家人知道,把好不容易得来的安稳打破。

  作为女人也作为一名母亲,施艳君很能理解小林的顾虑,毕竟一旦事情传出,很可能毁了女孩的幸福。

  而此时,因为村里来了上海警察,传出很多流言蜚语,为了不让小林深陷“舆论压力”,施艳君连夜和组员们微信连线寻找对策。后来“请小林作盗窃案证人”的消息不径而走,暂时平息了舆论,但对于昨日噩梦,小林仍旧心有余悸不愿多提。

  第一次四川行,施艳君的收获仅仅是一份不完整的笔录。但她没有放弃,在此之后施艳君一直跟小林保持联系,以姐姐的身份温情开导她。

  一周后,事情发生了转机。原来,小林已经把自己的遭遇告诉了家人。施艳君赶紧二次赴川,这一次,彻底放下心灵包袱的小林言无不尽。

  做完笔录,施艳君还特意去了次小林婆家,证明她是个遭遇不幸而非乡里乡亲传言中贪图金钱的孩子。小林打心里感激施艳君,因为正是施艳君那一句“把你当自家孩子是不会嫌弃你的”,才让小林真正愿意敞开心扉。

  警花与女性嫌疑人的正面交锋

  “像这一类涉及未成年女性的性侵类案件,对于证据的要求都比较高。相较于男警,那些女性受害者更愿意向女民警诉说案情,这往往对侦办案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案件审理队女子警组警长陈洁坦言,女警利用自己的女性优势,更能走进女性受害者的内心世界。

  而涉及女性的刑事案件,还不单单针对女性被害人。在与女性犯罪嫌疑人的较量中,女子警组的警花们同样善用女性优势。

  胡芸菲曾经接手过一起女性盗窃案。女孩作案时未满18周岁,因为在工厂宿舍内偷盗他人财物被公安机关抓获。“这起案件案情本身是比较简单的,但我在和她面对面的交流过程中,逐步走近她内心,才发现其实在她偷盗行为的背后,有着一段令人悲悯的身世。”

  原来,女孩是个弃婴,自小被人收养,因为这种身世从小让她觉得和别的孩子不一样,所以在行为和心理上都有落差。“她有一种畸形的弥补性心理,希望别人有的东西她也能拥有。”本着教育和感化的目的,最终检察院对其作出不予起诉的决定。

  涉女性类案件比较典型的还有“两怀妇女”扒窃案。2014年3月,闵行公安分局开展雷霆行动,针对辖区内几个重点商圈,集中打击扒窃拎包的“两怀妇女”。陈洁记得,那个时候,女子警组刚刚成立不足一月。

  行动一开始,七宝派出所就抓获了两名在取保候审阶段仍在外实施扒窃的“两怀妇女”。由于对象特殊,为保证快速处理,女子警组临危受命投入战斗。

  “当时接到任务,我们提前介入案件审理工作,为了防止两名怀孕6个月的嫌疑人规避刑罚,果断决策将强制措施变更为监视居住。”在这之后,审讯、固定证据、案卷材料逐一完整制作……到当日傍晚,案件已基本达到起诉标准。与时间赛跑,女子警组打了一场极为漂亮的战役。

  “办妨害公务最不想让民警失望”

  除了涉女性案件外,妨害公务类以及危险驾驶类案件也是女子警组工作的重心。在警长陈洁看来,这两类案件由女警办理同样具备优势。“像妨害公务类案件,犯罪嫌疑人往往比较暴躁、易怒,面对公安工作不配合不理解,男警出面多会有抵触心理。”

  “我们有先天的优势,但压力却也不小。因为女性总是更为情绪化,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极力克制自己的情绪,不能为此影响公正客观。”

  胡芸菲记得,那是一年夏天,嫌疑人黄某在处理交通事故时始终不肯配合交警暂扣车辆,还叫来了外援,将赶来增援的曹行派出所民警团团围住。当时,民警的眼镜被打落在地,制服被扯坏,后背和手臂还被拉出了条条血印。

  “虽然执法记录仪记录下了接警过程,但是由于围观群众多,涉案人员多,很难和嫌疑人口供一一印证。”那几天,女子警组办公室的灯到晚上九点还亮着,大家表面看似平静,可是每个人心里都憋着一股劲,一定要用最夯实的证据固定嫌疑人的罪行,让拒不承认的嫌疑人无处遁形。

  冒着骄阳,女警们几次回到现场走访附近群众,一个一个说服他们站出来为民警作证。“证人越多越好。”通过走访,案件主办民警施艳君最后做了整整十份旁证笔录,挑选了最详细的三份放入案卷。

  “办妨害公务类案件,我最不想看到民警失望的眼神。”胡芸菲说,“很多嫌疑人会狡辩,说民警先动手或误以为民警是保安,所以证据一定要实,宁愿前期辛苦一点,多找几个证人。”

  反复提审、多方取证,就是凭着这样一股韧劲,忙活了整整两个月,她们等来了好消息,嫌疑人终于被批捕了。

  褪去警服是女儿、母亲、也是妻子

  “黄晶孩子太小不合适,我去吧”“程洁是双警家庭,也需要照顾。”……这样的对话,是女子警组工作中的日常。

  问及她们这两年最大的变化,大家都说自己变得更“女汉子”了。“过去我们分散在不同警组中,因为女生稀缺,总是被大家照顾的,如今需要我们自己挑起大梁。”张晓雪最大的体会是,她们6人像是一股力量,而每个人又总是有意无意想去“保护”别人。

  “其实,褪去警服,她们在家里是女儿、是母亲、也是妻子。”作为女子警组的“大家长”,陈洁尤其能体谅这么多角色在这些姑娘身上的不易。“我们警组6个人平均年龄才34岁,其中一半都是双警家庭,已孕的孩子也都还小,照顾家庭的负担很重。”

  采访前一晚,尚在哺乳期的黄晶就为了照顾1岁的小儿子折腾到整宿没睡。“我们身在双警家庭都是深有体会,老公总是比我们更忙的,作为女人能为家庭多分担一些就多分担一些。”为了平衡家庭和工作,黄晶常常把午休时间腾出来整理案子。

  所有的辛苦付出,也换来了成绩,女子警组曾经创下一周移送起诉120人的最高纪录,年均审理案件300多起,起诉犯罪嫌疑人300余名。2018年至今累计已受理刑事案件70起,移送起诉犯罪嫌疑人96名。

  “爸爸,晓雪妈妈的药吃完了,记得再给她配一点,我带给她。”采访结束已是下班时间,黄晶恰巧接了个父亲的来电,日常生活的沟通之余,同事张晓雪的个人事务黄晶记挂于心……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重点 A02 敲开“心门”揭秘女子审理警组 2018-03-23 2 2018年03月2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