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胡蝶飞
近日,Facebook泄露超过5000万用户信息一事持续发酵,让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再次进入人们视野。
快递物流行业无疑是个人信息泄露的“重灾区”之一。从发货、运输、分拨,到网点中转,再到最后送货……在运输快递货物的每一个环节上,消费者的个人信息都存在被泄露的风险。一些物流公司存在“内鬼”与外部勾结倒卖消费者信息的事件也屡见报端。
如何才能做到有效监管,保障消费者信息安全?近日,青浦警方联合企业三方作出探索,建立国内首个物流安全服务安全平台,联手打击“黑灰”产业。通过这一平台,进一步整合行业安全和相关机构等资源,基于海量数据及大数据分析能力实现风险预警,建立完善的信息生态安全。
案例
客户频繁遭受网络诈骗
原来快递公司有“内鬼”
近日,青浦区人民检察院审理了这样一起“内鬼”案件。
2017年4月的一天,某快递总公司信息工程师老王匆忙来到青浦公安分局报案称,他在负责维护公司网络信息安全工作的过程中,接到广东省广州市、惠州市等地的快递网点举报,其网点的多名客户频繁收到大量网络诈骗信息,有的甚至还造成了客户财产损失。
老王通过公司系统后台日志查询发现,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的网点每天都会查询获取客户的信息,且信息数量明显超过网点收件数量,他怀疑公司内部有人利用客户信息在做违法犯罪的勾当。
很快,调查发现快递网点真有“内鬼”在作怪。
孙小海(化名)老家在湖南,是个九零后,初中辍学后来到广州打工,五六年间他换了不少工作,一直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经常上顿不接下顿。一天,他在网吧通宵上网时,突然看到网络上有收购公民个人信息的帖子,他不禁突发奇想,心里打起了算盘。
原来,孙小海曾经在一家快递公司做过快递员。他想,快递网点是货物运输的中转站,每天都要有几百上千件物品在这里进行流转,而每件货物都对应了不同的客户,倘若有快递公司的熟人帮忙操作,把客户信息弄出来拿到网络上贩卖,岂不是一条“生财之道”。
他越想越兴奋,马上将这个想法告诉了同在广州打工的老乡吴小壮(化名),问他是否能帮忙寻找快递公司内部的熟人,“合作”成功后,孙小海每拿到一条客户信息,将付给吴小壮好处费一元钱。
吴小壮脑子里快速运转着,突然想起自己前两天在酒桌上刚刚认识了一名中年男子赵大鹏(化名)。赵大鹏不久前刚刚成为某快递广州一网点的承包商,手底下有20多个员工。孙小海和吴小壮两人一拍即合,梦想着不久后就可以不声不响地赚上一笔,开始着手实施计划。
傍晚,两人在一家高档饭店订了一个包间,由吴小壮负责联系赵大鹏前来赴宴。酒过三巡后,两人向赵大鹏道出了原委。赵大鹏隐约感觉到这事儿有一定的风险,开始时并没有答应。孙小海不住对赵大鹏劝说,称这件事儿绝对不会出问题,周围的好多人也都这样操作,已经赚了不少钱,并承诺只要赵大鹏肯将公司内部系统的账号和密码告诉他们,每拿到一条信息也将支付给赵大鹏好处费一元钱。禁受不住金钱的诱惑,酒后的赵大鹏脑子里全是钞票,随即答应了下来,将自己的公司内部系统账号和密码告诉了他们。
得手后,两人立即来到孙小海的住处,打开电脑,孙小海用赵大鹏的账号登录进了某快递公司的内部系统,查询并获取了许多客户的快递信息,从公司内部系统内把客户信息拷贝了下来,并制作成为表格的形式。然后,他将从系统内盗来的信息转卖给了网络商家。当晚,孙小海通过支付宝转账的方式分别支付给吴小壮和赵大鹏两人各200元。
初尝甜头,孙小海心里乐开了花。他将工作辞掉,白天专门在家里从事盗卖客户快递信息的勾当。纸终究包不住火,才干了几天,他们还没把“生意”做大,便被赶来的民警抓获。
原来,通过赵大鹏等人的公司内部账号盗取的客户信息经多次转手后,落入不法分子手中,在客户还未收到快递的情况下,诈骗分子冒充淘宝等电商卖家联系客户,诱骗客户登录虚假网页进行操作,进而骗取客户钱财。
青浦检察院指出,赵大鹏、孙小海、吴小壮经事先预谋,利用赵大鹏担任快递公司网点承包商的工作便利,由孙小海从公司系统内非法拷贝客户信息1100余条用于贩卖,并以每条2元的价格支付给吴小壮、赵大鹏好处费,赵大鹏从中获利600元,吴小壮从中获利600元,三人的行为均已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最终,经青浦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一审判决被告人赵大鹏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拘役4个月,并处罚金4000元; 被告人吴小壮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拘役5个月,并处罚金5000元; 被告人孙小海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拘役5个月,并处罚金5000元。
现状
泄露多集中于一、二级快递网点
其实,这样的案例不在少数。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信息倒卖等网络“黑灰”产业规模也在持续扩大,一些消费者的信息在网络上被公开交易,衍生出电信诈骗等一系列侵害消费者财产安全的事件,亟待引起重视。有测算称,在中国网络“黑灰”产业从业人员达到150万,规模超过千亿元。
一直以来,信息安全困扰着物流行业。商家发货之后,包裹会在仓库、干线运输、分拨点、网点等多处中转,各处均存在信息泄露的风险。
根据第三届物流快递行业信息安全大会发布的2017年物流快递行业安全现状通告显示,物流行业信息泄漏多数集中在一级、二级网点,泄露方式包括拍摄面单、出售账户、黑客渗透网点内部等。仅2017年,物流快递行业就发生信息泄露事件39起。
“既有内忧也有外患。”青浦公安分局网安支队副支队陆晓峰介绍说,一些物流公司存在“内鬼”与外部勾结,倒卖消费者信息的情况。
“来自外部威胁则是黑客攻击。保守估计,物流行业内一年内遭到的黑客攻击数以万计。”陆晓峰介绍说。
应对
警企联手打击“黑灰”产业保障信息安全
青浦区物流快递企业集中,如何保障消费者信息安全是重要课题。
其实,早在2016年,青浦公安分局网安支队就结合行业特点,牵头菜鸟及各大物流快递公司,在持续打击“黑灰”产业的同时,不断探索和尝试信息安全管控的新模式。
此次青浦公安分局网安支队又作出新探索:联合多家物流企业、菜鸟共同发布国内首个物流安全服务平台,宣布联手打击网络“黑灰”产业,共建信息安全体系,保障物流行业全链路信息安全。
根据2017年6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物流企业具有保障信息安全的主体责任,企业要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保障网络安全、稳定运行。
然而,物流企业相关负责人坦言:“仅靠单个公司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公安、菜鸟以及中国邮政、德邦等多家物流企业这三方接入平台,构成了业务经营约束和政府管理互通的格局,监管更加智能化,实现高效协同。”陆晓峰介绍,以往,网安更多是通过现场检查等传统方式进行监管,“未来借助平台的力量,可以实现线上监管,提高效率。”平台将进一步整合行业安全和相关机构等资源,基于海量数据及大数据分析能力实现风险预警,提供给物流企业使用的统一服务平台。通过参与企业和相关机构的共创,实现与物流企业安全联防联控、生态共建共享,建立完善的生态安全。
记者了解到,目前业内德邦、中国邮政等主要物流公司基本都接入了这一平台。
声音
建议建立完善安全生态体系
如何才能做到有效监管?上海经信委安全处副处长刘山泉表示,“网络安全是需要所有人都参与进来的,法律规范底线,政府部门形成合力(监管、打击协同合作),企业规范运行,用户警惕自省,这样才能真正有效保护信息安全。”
与会安全专家表示,网络安全的压力并不是物流公司能全部承担的,平台承担一部分,消费者承担一部分,这样才能令漏洞减少,建立完善的安全生态体系。
据媒体公开报道,在日前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针对大家普遍关注的快递行业信息安全问题,将采取三个有力措施。
将对信息系统进行安全等级评定,信息系统采集实名收寄,从采集开始,到传送、处理、保护、消除都进行闭环管理,动态监控。同时,还将不断改善信息技术,现在部分快件面单已经出现隐秘面单,这一技术目前正在逐步推广、提高份额。此外,政府部门将加强监管,切实保障公众信息安全。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