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综合·声音

让人民调解真正成为第一道防线

2018年03月26日 A03 :综合·声音 稿件来源:上海法治报

本文字数:769

  □记者 徐慧

  本报讯 昨天下午,上海市法学会主办的第36期“会员之声”研讨会召开,此次研讨会以“构建中国特色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新思路”为议题,探讨了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在我国的现状和发展前路,群策群力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发展建言献计。

  市法学会常务副会长林国平表示,调解、仲裁这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可以说是司法的第一道防线,而法院是最后一道防线,要让最后一道防线不断提升公信力,关键在第一道防线,要让第一道防线真正竖起来。

  虹口区人民法院院长席建林则认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建立可有效缓解案多人少的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多方参与方面广泛性不够,相关单位的积极性较低,对于调解员的考核评价机制尚未建立等。

  对此,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的杨力教授建议,让人民调解走向专业化、职业化、司法化的道路,但是目前而言在制定规则时不宜太细,应给予人民调解更多尝试的空间。

  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办公室主任孙咏分享了二中院的经验。二中院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建设过程中,尝试了退休法官参与审前调解、从高校特邀调解员开展非坐班制调解等方式,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浦东新区专业人民调解工作办公室负责人沈东带来了一线调解员的困惑。随着专业性、行业性纠纷调解数量的不断增加,人民调解对于专业性、行业性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然而目前财政保障对人民调解员的数量、报酬水平有严格限制,导致人民调解组织难以招募到较高端的人才,也就难以应对不断增加的专业性、行业性纠纷调解需求,很难进入良性循环。他建议可以尝试人民调解市场化机制的建立,充分激发社会和市场活力,实现专业调解组织支撑社会化、运作市场化,让人民调解真正成为第一道防线。

  此次活动由浦东新区法学会、杨浦区法学会、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上海致格律师事务所协办。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综合·声音 A03 让人民调解真正成为第一道防线 2018-03-26 2 2018年03月2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