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夏天
2017年10月的一天,奉贤区南桥派出所综合警长程勇和他的同事们,接警来到一处发生火灾的居民楼下。由于缺乏必要的灭火设备,他们只能和围观群众一同“望火兴叹”。在消防官兵因堵车而迟迟无法赶到现场之际,民警们为自己的无能为力而深感遗憾。
南桥镇老了,老到身躯庞大的消防车从接警到抵达,要被狭窄拥挤的路况白白耽误近半小时。一些本可处置在早期的火情,也因此而扩大了过火面积,造成更大的损失。
那次火灾让南桥派出所民警铭记在心,挥之不去。大调研期间,他们经多方调研创立了“移动式微型警务消防站”。从此,警察一旦接到早期火警,可以赶在消防车到来之前秒变“消防员”,第一时间投入“战斗”,确保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减少了财产损失。
记者从本市消防部门获悉,目前全市各街镇、居村都在加强社区微型消防站的建设,但尚存建设水平不一、社工下班后的“响应真空期”等问题。而相较于社会力量,这种依托110处警平台创立的微型警务消防站,则具备“全天候作战”、战斗力强等特点。
老镇
从轨交沈杜公路站乘车前往南桥,记者沿宽阔的浦星公路飞驰,看见一片片崭新的住宅区在两旁拔地而起,南桥新城的壮丽风貌由此显现。
但司机告诉记者:“只是现在新城的配套设施还没跟上,南桥许多人在这儿买了房子,却还生活在老镇。”
车行至南奉公路,由东向西进入老镇。区别于新城的现代化风貌,老镇的住宅带有远郊特色,大多是没有围墙的开放式公房格局,道路也开始收窄。
这些老街的设计宽度本就有限,堪堪满足双向两车道通行。另一方面,许多本该搬迁到南桥新城的居民还住在这里。加之私家车的普及,在道路两侧停满,途经车辆在会车时,只能凭相互礼让,交替通行。
据奉贤交警介绍,在南桥老镇,这样的道路比比皆是。拥堵自不必说,更大的隐患还潜藏其中——南桥消防队最小型号的消防车也有厢式货车大小。但在老城区,即使最小型号的消防车辆在许多路况下也都举步维艰。
仰望
程勇记忆中印象深刻的那次处警发生在去年10月,是辖区内一个老小区发生火情。他到达现场后,看到3楼一户人家正冒出浓烟,这家的居民挤在阳台上,大声呼救。
“119打了吗?”程勇大声问围观群众,从大家七嘴八舌的回答中,他得知群众把应急电话都打了个遍,这才心神稍定。但是,老镇社区狭窄拥挤的路况是否能让身躯庞大的消防车畅通地开进来,这让程勇有些心怀忐忑。
“能不能做点什么?”程勇和几名警员交流了意见。大家尝试着从楼道里进入,摸摸火情的底。他们拾级而上,可越接近事发住户,烟尘就越发浓烈,缺乏装备的民警们坚持不住,无奈退出楼道。
“这一天让我印象十分深刻”,程勇告诉记者,“万幸的是,我们在附近找到一个水供站用的长梯,及时解救了受灾居民。消防队到达现场后最终控制了火情。但作为第一批到场的警力,我们在等待的时间里,只能和普通群众一样,从楼下仰望受灾住户,做一些维持现场秩序、向楼上喊话请他们保持镇静之类的事。对于如何救火,我们实在无能为力。”
在去年年末开展的大调研活动中,程勇的这一段“挫折”经历,成了南桥派出所的重点调研课题之一。通过对社区、消防队的调研,民警们汇总得出:“西南角一带,在当地居民生活的各类安全感指标中,消防安全是极为重要的一项指标。而对于消防战士们来说,老镇的路况是影响他们出警效率的客观因素。”
“9409”
尾号“9409”,是南桥派出所一辆“110巡逻车”。从车型看,这是本市街头常见的“16块起步费”出租车型; 而在南桥派出所,这辆车因为装得多,主要用来搭载一些大尺寸警械。
看着这几辆“小体积、大肚量”的警车,派出所胡嘉灏副所长有了一个构想:“当这种小体积的警车,在接警后迅速穿过狭小的老镇街道、社区,来到群众们面前; 身着警服的民警们拿出专业的救火设备,以专业的消防素养,结合社区消防力量,带领大家进行火灾的先期处置,那么效果会不会更好呢?”
然而,从构想到落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派出所基层民警的日常工作已经够多了。“我看过前段时间关于110接警平台收到无效报警、非警务类报警的报道,可相较于110总线,我们基层民警的工作量还要翻3倍。”一位基层民警告诉记者。那么,大家能积极当一名“兼职消防员”吗?
让胡嘉灏欣慰的是,当他把自己的设想跟民警们透了个底后,获得了热烈响应。
一位民警说:“处置火灾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在我的警务工作中添加这样的职能,我不认为是在‘增加任务量’,而是彰显我们的职业荣誉。”
南桥派出所这份特别的大调研成果,汇总到了区公安分局、区委政法委。各级相关部门都对南桥所的构想表示支持,并纷纷开启绿色通道。在一次区委会议上,区委政法委为南桥派出所争取到了筹建移动警务消防站的经费; 消防支队则表示,将为南桥所的干警提供必要的消防技能培训。
在消防部门的指导协助下,南桥派出所在现有处警车标准装备基础上,增设微型消防设备,升级装备配置,使其成为具备处置初级火灾能力的移动式微型消防站。
火灾处警
打开“9409”的后备箱,随着民警把车内装备依次取出:消防头盔、战斗服、战斗靴、双手斧、腰斧、大力钳、防毒面罩……
程勇一一介绍它们的用途:“两把斧头、大力钳,是用来破门而入的,这双防护靴你可别小看,它绝不是我们常见的胶鞋。一般人不知道,火灾现场的地面非常炽热,穿普通鞋踩在上面,很容易造成伤亡……”
“这些消防服,也不是用平常手法折叠的。”只见程勇取过一条消防裤摆在脚下,迅速向上一提,整条裤子就直接穿在了身上,用时仅2秒。
记者获悉,南桥派出所全部110处警力量,都在消防支队接受了为期2个月的早期火灾消防训练,从战斗姿态,到救人要诀,民警们均掌握了过硬的技能。“有的姿态,譬如火场救人,与我们在警校中学的背负姿态完全不同,火场救人需要在背负受灾者时,保持低位,防止吸入过多烟尘,而警务姿态则没有这个要求。”程勇举例道。
自南桥派出所创建移动式微型警务消防站以来,已成功处置初级火灾警情69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参与过火灾处警的民警告诉记者:“相较于社区消防力量,由我们民警带头处置先期火情,更能起到对群众的引领、安抚和疏导效应。”
优势:
更专业、更及时
“这样的创新,贴近实战,很有意义,也是对加强微型消防站建设的有益探索。”奉贤区公安分局领导得知该创新成果后,对南桥派出所表示了赞许。区委政法委领导表示,南桥派出所此举很好地破解了第一时间初级火灾处置难题,实践效果良好,希望很好地总结,积极推广,形成良好社会效果。
据记者了解,全市范围内像南桥老镇这样的路况并非孤例。在中心城区,一些旧里老巷同样存在因路况拥堵而延误消防部门处警的问题。对此本市也早有应对措施:根据最新修订的《上海市消防条例》,本市在积极推广具备“小、快、灵”特点的消防安全区域联防机制,各微型消防站纷纷涌现,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180个左右。
那么,目前本市的微型消防站建设情况如何?尚存哪些问题?南桥派出所的微型警务消防站与之相比,又有哪些特点?
记者从消防部门获悉,首先,目前本市各区、各街镇的社区微型消防站建设投入水平不一。有的消防站,例如黄浦区田子坊地区,装备配置较为完善,社区消防员的专业素养较强,那么处置早期火情的能力就突出一些。但有的消防站,由于种种原因,建设投入水平还不到位,装备配置不够完备、兼职社工的消防技能仍待加强。未来,消防部门需要与各相关单位携手,保质保量地推广社区消防站建设。
消防部门还表示,社区微型消防站存在社区消防员下班后的“响应真空期”。因为目前许多社区消防员还是由社工兼职的,他们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但火灾却没有“下班”一说。因此这一时段的火情处置力量亟待填补。
消防部门认为,像南桥镇这样运用“110、119、122三警合一”平台创立的警务消防站,恰恰具备更专业、全天候作战优势。因为公安队伍的政治素养和战斗力同样过硬,结合“110”24小时处警平台,微型警务消防站的“待机时间”、处置能力,都值得信赖。
消防部门还认为,南桥派出所的创新成果,更适用于老旧城区。在一些远郊地区,大型消防车遇到田埂路况会更加为难。而在奉贤区金汇镇,经当地消防部门指导,正试点一种“电瓶车移动微型消防站”,通过改装类似景区内“高尔夫球车”、“观光车”的电瓶车,获得比一般汽车更游刃有余的处警效率。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