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大墙故事

上海市女子监狱母亲文化系列一

“魔镜”“小矮人”和妈妈的故事

2018年03月30日 B03 :大墙故事 稿件来源:上海法治报

本文字数:3430

  《白雪公主》 舞台剧后演出者与母亲相拥 照片由女子监狱提供

  编者按:

  妈妈,是婴儿出生后睁开眼看到的第一个人; 妈妈,是幼儿牙牙学语时学会的第一个词; 妈妈,是伴随每个人一生成长无可替代的那一个人……妈妈给与的爱,直接、间接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轨迹,甚至成人以后,母爱的力量也不可小觑。

  与众不同的母爱力量对人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对于走上歧路的服刑人员,是否有着不一样的作用?

  上海市女子监狱从2013年起开始探索“母亲”文化建设,每年3月至5月都会开展“母亲文化节”,从一系列的活动中引导服刑人员感悟母爱的力量。平时监狱民警更注重母亲文化教育,最终引导服刑人员因为爱而得到蜕变。

  本版从即日起推出上海市女子监狱“母亲文化”系列报道,从不同的角度讲述监狱民警、服刑人员与“妈妈”的故事。

  □法治报记者 徐荔 季张颖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国家诞生了一个美丽的公主,因为继母的嫉妒,公主逃到了森林,遇到了7个小矮人…… 《白雪公主》 这个经典的童话故事,从学龄前的孩子到六十多岁的老人,几乎无人不晓。大家都憎恶继母的恶毒,欣喜故事结局的圆满。但是,谁又能想到,这个故事还能有不同的演绎,能让人从中感受到母爱的力量。

  前不久,上海市女子监狱在”母爱进大墙2018活动”中,上演了一出别样的《白雪公主》舞台剧。无论是台上,还是台下的服刑人员,似乎都从中看到了自己……

  “小矮人”的错误选择

  黑暗森林有一群小矮人,他们因为犯错来到了这里,他们要学会适应、改过自新、重新开始生活。忽然有一天,黑暗森林来了一名公主,她与女王有着深深的隔阂,同时公主骄纵任性,游走在黑与白的边界线……最终是天使的出现,让女王打破了那面诱导她观念出现偏差的魔镜,也终于让公主和女王终归于好。小矮人们从中坚定了寻找光明的信心。

  这是女子监狱舞台剧《白雪公主》 的故事梗概。“小矮人”意喻的就是服刑人员,而在舞台剧演出后,就有一名“小矮人”讲述了有关自己的故事。

  “16年前,在审判庭上,妈妈让辩护律师提交了我从小到大的各类荣誉证书,我知道那是她拼尽全力为我争取一丝活下去的希望。妈妈当时泣不成声的画面在我脑海中至今挥之不去……”

  站在的舞台中心,和“小矮人”一样因为罪错而失去自由的服刑人员吴韵(化名)讲到动情时声音有些颤抖,那一段关于“岁月年轮”的大墙母爱故事,合着泪水缓缓呈现给舞台下的每一个人……

  16年前,吴韵正值芳华,自小接受良好教育的她受父母影响,在大学毕业后进入师范院校成为了一名语文老师。生活的轨迹原本按部就班却也安稳幸福,然而一切却被一段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猝不及防地打断了。

  “和很多女人一样,因为错误的爱而开始自己的不幸,我也不能免俗。”和记者谈及此事,吴韵的语速中等,情绪也未有波澜,却在此刻有了少许的停顿。“但年轻的时候身在其中却并不这样想。我性格好强,可能是急于向身边的人证明自己,我选择了最为急功近利的方式。”因为犯下运输毒品罪且数量巨大,吴韵最终被判了死缓。

  16载未断书信联系

  吴韵原以为,面对自己犯下的滔天大罪,母亲定会加以指责,可让她没有想到的是,母亲没有丝毫责怪,在她入狱之后收到的第一份包裹,竟是一封母亲亲笔书写的长达17页忏悔信,信中尽数作为母亲在严加管教之余未有教育女儿敬畏法律的深深悔过。

  自此以后,每月与母亲通书信,成为了过去16年牢狱生涯的一种习惯。“每个阶段的读书感悟、改造中碰到的难题,以及生活中的琐事问候等,母亲与女儿之间似乎有一种天然的情感维系,她能给我最大的力量。”吴韵告诉记者,自己还有2年就能出狱了,“回头看这16年,是妈妈的爱让我变得越来越好。”

  但同时身为一名母亲,吴韵更多的愧疚是对儿子的。“我离开时,他才5岁,现在都是二十出头的大孩子了。”说起儿子,吴韵明显有些哽咽。

  “我对他所有的记忆都停留在他5岁之前,至今家里人都瞒着他我入狱的事情,小的时候他以为妈妈出远门了,后来他会和小朋友说‘妈妈大概是病死了’。”吴韵说自己不是一名合格的妈妈,“监狱开展的母亲文化教育使我意识到自己是一名母亲,这不仅是一种称呼,更是一种责任,希望等我出狱后,有一天可以堂堂正正站在他的面前,告诉他这缺失的18年,弥补这缺失的18年。”

  魔镜象征心中恶念

  “魔镜魔镜告诉我,谁是这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在《白雪公主》中,魔镜的地位“举足轻重”,而在《白雪公主》 舞台剧中,魔镜则不再是那个只说实话,无意中助纣为虐的“宝贝”,而是象征人的心魔。扮演魔镜的服刑人员妮妮(化名)就是这么觉得的。

  “在舞台剧里,魔镜代表女王的心魔,其实我们自己何尝没有心魔?当你对心魔失去掌控的时候,就已经走向犯罪的边缘。”妮妮感慨。

  妮妮今年三十多岁,即使素颜也还是看着让人挺舒服的长相,可她的过往却让人唏嘘。因为年少叛逆,妮妮十七八岁时就吸毒了,和当时的男朋友一起。那时的她不觉得吸毒是一件多可怕的事,甚至有着“我用自己的钱,就算有伤害,害的也是自己的身体”这种错误的想法。

  女儿这样放纵自我,父母是否知道?根据妮妮的说法,父母当时忙于工作和事业,对她的关心的确是少了些,“但那时候我其实很叛逆,最爱自由,最好谁都不要管我,要是他们管我,我也不会听的。”妮妮坦言。她的话没错,被发现吸毒后,父母曾经好说歹说,也严厉管教她,可妮妮都没有放在心上,依然我行我素。即使经过两次强制隔离戒毒,妮妮还是不觉得自己哪里有错。直到2013年,妮妮因贩卖毒品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她才真正感到害怕。更让她意外的是,自己竟怀孕了。因为怀孕生子,妮妮2015年才被收监。

  说到孩子,妮妮的心情很复杂。“我放弃了孩子的监护权。”妮妮轻声说,“我被判刑没多久,孩子的父亲就因为吸毒引起的病症去世了,我的刑期那么长,还不知道将来会怎样,我的父母年纪也那么大了,所以……”

  身为一名母亲却未能尽母亲的责任,妮妮说自己原本觉得放弃抚养权对孩子来说是最好的选择,但是经过这几年监狱开展的母亲文化教育,她心里的亏欠却越来越多,也更觉得对不起自己的父母。

  “我的心魔就是只顾自己享受,从未想过别人,尤其是父母的感受。”妮妮说,“在出演舞台剧的过程中,我就好像看到了我自己。”

  扮演母亲感受不易

  妮妮的父母虽然忙于工作,但是对妮妮的关心和爱护一直是不少的。正因为有这样一份关怀,妮妮对父母也是非常依赖,有什么不高兴了、心情不好了,都会选择和妈妈发嗲,从妈妈那得到安慰。可是,妮妮从来没有想过,妈妈不开心的时候,有谁可以安慰她呢?入狱后,妮妮才想到这些。

  妮妮入狱后,妈妈曾写给她一封长信,里面满满都是自责,责怪自己因为工作疏于对妮妮的关心和教育。妮妮看后无比扎心,明明是自己犯错、执迷不悟,为何妈妈却要扛起一切?有一次接见日,妈妈因为病痛实在无法前来,她怕妮妮误会,写了一封信解释,请妮妮谅解。妮妮看到信时,心中又翻江倒海。

  每月风雨无阻都会赶到监狱接见自己的父母,他们有着越来越苍老的脸庞、有时因为忍耐病痛而苍白的脸庞、充满关切和欲言又止的脸庞……妮妮逐渐意识到,自以为的潇洒,其实深深伤害了父母,这些都是她难以弥补的。妮妮过去以为自己还年轻,但是眼前日益衰老的父母却让她警醒:就算她能承受一切,父母承受得了吗?

  “以前向父母索取似乎都是理所当然的,没想过我也应该为他们付出。”妮妮语速很快,她眼中泪水流下的速度更快,“子欲孝而亲不待,我到了监狱里才明白这个道理。”

  让妮妮意识到父母恩情的契机是去年女子监狱开展的母亲文化主题系列活动。去年,女子监狱排演了音乐剧《爱之声》,妮妮在剧中演一位妈妈。这个身份一开始让妮妮有点尴尬,她从未真正当过母亲,如何才能演绎好?但剧中母亲为孩子付出的一切,让妮妮想到了自己的妈妈,在监狱民警的指导下,妮妮逐渐找到了状态。

  表演中,当说出“妈妈在家等你回来,等你再叫一声妈妈”这句台词时,妮妮忍不住潸然泪下,她想起了等自己回家的妈妈,体会到了妈妈的不易,更悔恨没能早一些看到家人默默为自己承受和付出的一切。

  今年参与《白雪公主》舞台剧的演出后,看到其他服刑人员和母亲相拥哭泣,妮妮的心又被揪紧了,她也想自己的妈妈了,也想要“抱抱”。妈妈不在身边,给妮妮温暖拥抱的是女子监狱新玉兰艺术团的指导民警。“这个拥抱让我的心也融化了。”妮妮又流下了泪水。

  这样的温暖,妮妮不是第一次感受到了。监狱民警给予温暖、教育和引导的也不止妮妮一个人,关于他们的故事,下期会继续讲述……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大墙故事 B03 “魔镜”“小矮人”和妈妈的故事 2018-03-30 2 2018年03月3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