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刘海 法治报通讯员 倪沈霆
近期,打车软件不规范竞争再次引发市民关注。大量“低价出行”之类的广告用语充斥在街头上、小区里、手机内。市民在享受价格优惠的同时,也时而发现自己用平台打车软件叫的车,司机联系电话与平台软件显示并不一致,但车型、颜色、车牌号末尾三位数字又相符合,只是平台软件显示的车籍地“沪”,变成了“皖”“赣”等外省代码。据记者调查了解,有近4成比例的网约车是这种情况。昨天,全市交通执法部门在虹桥机场T1航站楼、虹桥机场T2航站楼、虹桥火车站等共14个执法点开展了代号为“天网2号”的网约车非法客运专项整治行动。
“美团”“滴滴”各领罚
上午10点,记者在虹桥枢纽T2航站楼出发层整治现场看到,现场已有7辆网约车停靠在站台边等待接受处理。记者从执法部门了解到,这些车辆及驾驶员均无营运资质,他们通过自己在网约平台软件上的注册账号接单,将乘客送至目的地,并收取车费。当天行动,全市执法部门累计查处利用网约平台从事非法客运的案件37件,其中“滴滴”29件,“美团”6件,“神州”1件,“嘀嗒”1件。按照有关规定,违法驾驶员将面临罚款10000元,暂扣驾驶证3个月的行政处罚。如果第二次被查处的,执法部门将对其罚款30000元,暂扣驾驶证6个月。此外,市交通委执法总队还将定期将查处的网约车非法客运违法当事人信息录入本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对其违法行为进行诚信减分,进而影响其在上海享受相关公共服务。
末端源头双“罚”齐下!记者从交通执法部门获悉,为督促企业履行网约车监管主体责任,在处罚利用网约平台从事非法客运的末端驾驶员的同时,交通执法部门还将依据《上海市查处车辆非法客运办法》 规定,对“为不具备营运资格的驾驶员或者车辆提供召车信息服务的”网约平台同步处以10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目前,市交通委执法总队对“美团”“滴滴”平台的案件已调查完毕,并已通知平台企业尽快至执法部门接受处理。“美团”“滴滴”平台各将迎来罚款10万元的行政处罚。这也是“美团打车”上线运行以来的首张罚单!
“美团”数据仍未接入
交通执法人员告诉记者,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马甲车”,是“黑车”的一种表现形式。打车平台软件公司对在其平台上注册登记的网约车辆及驾驶员是否有营运资质有审查义务,并不得向不具备营运资格的驾驶员或者车辆提供召车信息服务。
此外,获得本市网约车相关经营许可证件的打车平台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将注册车辆及驾驶员的相关数据接入本市行业监管平台,接收交通管理部门监管。此前,市交通委、公安局、价检局三部门曾于“美团打车”上线运营第一天联合约谈“美团打车”所属的“相关负责人”。市交通委要求该公司严格遵照本市巡游出租车、网约车等相关管理规定,规范开展营运活动,及时将注册车辆及驾驶员的相关数据接入本市行业监管平台。但截至发稿,“美团打车”平台的数据仍未接入。
与此同时,在日常执法检查中,执法人员发现利用平台软件从事非法客运的现象有扩大趋势。据统计,自3月21日市交通委执法总队查获首例“皖 LGJ529”利用“美团打车”软件进行非法客运的案件以来,全市交通执法部门累计查处利用网约平台从事非法客运案件211件,其中“滴滴”平台148件,“美团打车”平台63件。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