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海
本报讯 本月即将举办第六届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以下简称“上交会”),今年11月将在上海举行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记者昨天从市政府新闻发布会获悉,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芮文彪透露,本届上交会将在会场设立知识产权服务站,专门为上交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提供专业保护,将组织专业的执法人员巡馆执法,并为国内外的展商提供现场法律咨询,为上交会提供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市商务委副主任钟晓敏表示,上海将为企业建立诚信档案,加强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有效防止骗展的现象发生。
发布会透露,《“十三五”时期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规划》 明确了到“十三五”期末上海基本建成国际会展之都的目标,到2020年本市年展览面积预期将达到2000万平方米,年举办规模在10万平方米以上的展会50个,进入国际展览业协会的机构数量达到35家以上,国际展面积占比达到80%。今年是十三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之年,上海国际会展之都建设正按照规划确定的目标稳步推进。据测算,2017年上海展览业直接带动相关产业收入超过1200亿元,会展经济“领跑”全国,展览业呈现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品牌化发展趋势。据国际展览业协会调查显示,全亚洲一半以上的B2B展会净面积在中国,其中上海展览数量和展览面积等多项指标均居国内首位、跻身世界前列。
芮文彪透露,上交会是创新成果交易的平台,上交会的宗旨就是创新驱动发展,保护知识产权,因此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对于上交会而言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我们认为严格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就是为创新的成果提供良好的保护环境。今年上海市知识产权局配合上交会采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在上交会现场设立知识产权服务站,面积有200多平方米的服务站专门为上交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提供专业的保护,市知识产权局将组织专利、商标、版权等方面的执法人员入驻服务站,为国内外的展商提供现场法律咨询,现场处理知识产权纠纷的投诉,并将组织专业的执法人员巡馆执法。
“上海会展业发展非常迅速,但骗展、虚假办展现象仍有发生,品牌展参展商以及展览设计的知识产权保护等特殊问题也缺少立法支持。”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钟晓敏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期待通过立法,杜绝这些老大难问题的发生。
钟晓敏说,会展业是一个城市的面包,也是无烟工业,上海重视会展行业的发展,在去年就已经完成了立法调研,今年期望通过“互联网+管理”手段、明确展会全程安全保障制度、进一步细化在展会各个权利方利益保障机制以及突出产业的促进功能四个方面进一步加以考虑,促进立法形成。
钟晓敏提议,在展会举办前,有关的政府部门可以根据职能分工进行相关业务的审核备案,以及在展会中开展监督巡查、纠纷处理,对企业进行诚信评估,将有关信息通过平台汇总形成管理的闭环,为企业建立诚信档案,加强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有效防止骗展现象的发生。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