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非常阅读

没有人生来就是受害者

2018年04月11日 B02 :非常阅读 稿件来源:上海法治报

本文字数:2650

  《蕾蒂西娅,或人类的终结》   作者:(法)伊凡·雅布隆卡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04月

  目录

  序

  1杰西卡

  2失踪现场

  3刀光血影下的母亲

  4勒加斯波

  5爸爸在“角落”里

  6一个“非常小的机会”

  7无言的童年

  8绑架杀人

  9法官面前的两个小女孩

  10特别的一天

  11 “带斜屋顶的”房子

  12亲友和同路人

  13绘画

  14社会新闻的诞生

  15寄养家庭

  16在水洼和淤泥中

  17帕特龙先生

  18一个“性侵累犯”

  19 “我不是你的妻子”

  20帕特龙—萨科齐之轴

  21马什库勒中学

  22作为人类的罪犯

  23大西洋地区

  24蓝洞

  25蕾蒂西娅的肖像

  26 “惩罚”和“错误”

  27脸书上的蕾蒂西娅

  28犯罪民粹主义

  29美丽的夏天

  30叛乱

  31 “阳光太棒了”

  32鲜活的面孔

  33可怜的蕾蒂西娅

  34 “你钓鱼很在行?”

  35年末的节日

  36专家时代

  37诀别信

  38持锯之人

  39最后的日子

  40接下去的生活

  411月18日,早上

  42布里奥尔的池塘

  431月18日,下午

  44葬礼

  451月18日,晚

  46 “协议”的结束

  47 “她对我说: ‘停手。’”

  48 “文件夹”和“妓女”

  49古老的缺陷

  50女性之死

  51黑夜里的沉默

  52不公正的范围

  53第二天

  54社会新闻,民主的事实

  55正义

  56蕾蒂西娅,她就是我

  57我们的蕾蒂西娅之年

  地图

  参考文献

  化名表

  缩略语表

  【编辑推荐】

  ★入选龚古尔奖的非虚构类作品; 斩获2016年美第奇奖、《世界报》 文学奖、奖中奖等。

  ★一部在冰冷暴行中重现生命温度的非虚构文学作品。当代版《悲惨世界》。作者展现了一个当代法国孤女戛然而止的一生,也以此为契机展现了法国当代社会的阴暗面:弃儿的悲惨命运、女性所遭受的暴力。同时反思了法国的儿童护理制度、累犯监管制度、媒体报道的媚俗以及政治领袖的非理性等,从社会的角度追踪罪恶的根基。

  【内容简介】

  2011年,法国西部的波尔尼克发生了一桩奸杀案,遇害者是一名年仅18岁的少女蕾蒂西娅,凶手将她肢解后,弃尸在相距50公里的两个池塘中。这起让人不寒而栗的惨案震动了全法,引发了包括时任总统的萨科齐在内的全法国的关注。

  但作者发现,媒体和公众集中关注案件的残酷性和司法改革,而对蕾蒂西娅这一人物和背后的深层次问题缺乏探讨。他花了整整两年的时间,采访了与此案有关的人物,在此书中重建了蕾蒂西娅的人生及其遇害的整个过程。

  【作者介绍】

  伊凡·雅布隆卡(Ivan Jablonka),1973年生,法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作家,致力于儿童与青年研究,发表著作十余种,包括《我无缘得见的祖父母的历史——一项调查》《大屠杀中的儿童》 等,前者荣获法兰西学院颁发的基佐奖。

  【序·节选】

  蕾蒂西娅·佩雷是在2011年1月18日至19日之间的那个黑夜里遭遇绑架的。这位受害人是一个18岁的女服务员,住在大西洋卢瓦尔省1的波尔尼克。她有一个孪生姐姐,两人都被安置在那儿的一户寄养家庭里,过着平淡无奇的生活。凶手在两天后就落网了,但人们花费数周时间才找到了蕾蒂西娅的尸体。

  这桩案件轰动了整个国家。共和国总统尼古拉·萨科齐批评了对凶手采取的司法监控,他还对法官横加指责,扬言要对他们的“错误”进行相应的“惩罚”。他的言辞引发了法官们的罢工——一场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运动。2011年8月——案中案——寄养家庭的父亲因对蕾蒂西娅的姐姐实施性侵而被绳之以法。时至今日,人们仍然不知道蕾蒂西娅本人是否也遭受过强奸,如果确有其事,那么实施者是她的养父还是凶手?

  无论从哪个方面看,这则社会新闻都非同凡响—事件掀起的震荡引发的传媒和政治回响,为寻找尸体而动用的手段之重要性,全部调查花去的12个星期,共和国总统的介入,法官们的罢工。这不是一桩简单的案件:这是一起国家事件。

  在这则引人注目的社会新闻中,蕾蒂西娅就是那个受害者,但除此之外,人们对她又有多少了解?谈论她的文章和报道数以百计,但都只涉及她失踪的那个晚上和其后的庭审。她的名字虽然上了维基百科,但也只是出现在凶手页面上“谋杀蕾蒂西娅·佩雷”的一栏里。她无意间让杀害她的人声名远扬,自己却黯然失色,沦为犯罪行径的一个结果、罪恶世界的一次胜利。

  杀人凶手对“他的”受害者施加的权力体现在:他不仅夺走了她的生命,还支配了这一生命的轨迹,从今往后,它面向的是致死的会面、无法回头的宿命之旅、夺命的一击、对尸体的凌辱。死亡夺取了她的生命。

  我对一味吹捧凶手却贬低了受害者的犯罪故事并不关心。故事里的凶手抛头露脸,他要么喋喋不休,要么悔过自责,要么就是自吹自擂。自庭审起,他就成了焦点人物,不是英雄却胜似英雄。我想反其道而行之,让女人和男人从他们的死亡中脱身而出,和致他们丧命的罪行一刀两断,直抵他们人性的深处。我不是要把他们当作“牺牲者”来尊敬,因为这还是将他们定格在生命的终点; 而是将他们复原为活生生的人,为他们作证。

  我的书里只有一个英雄——蕾蒂西娅。我们心念所系,就是让她复旧如初,重拾自己的尊严和自由,如同一次回归之旅。在蕾蒂西娅·佩雷的有生之年,她对记者、对学者、对政客而言都无关痛痒。为什么现在要为她写一本书?命运如此怪异,一如这转瞬而逝的名望。在世人眼里,她诞生之时就是她死亡的那一刻。

  我想指出的是,一则社会新闻可以作为一个历史对象来加以分析。一则社会新闻从来就不是简单的“事实”,它也不具有“多面性”。相反,蕾蒂西娅案件掩盖了人性的深度和某种社会状态—破碎的家庭、孩子的隐痛、过早参加工作的年轻人; 还有19世纪初叶的国家,包括穷人的法国、城市边缘地带、社会的不平等。我们发现了调查的机制、司法机构的转变、媒体的作用、行政机关的运作,以及如同情感修辞一般的刑事诉讼制度的逻辑。在一个变动的社会中,社会新闻就是一个地震中心。

  但是,蕾蒂西娅的重要性并不只是取决于她的死亡。对我们来说,她的生活同样重要,因为她就是一个社会事实。她身上体现了两种比她自己更重要的现象:儿童的脆弱和女性承受的暴力。在蕾蒂西娅3岁的时候,她的父亲强奸了她母亲; 接着,她的养父侵犯了她的姐姐; 她自己就只活了18年。这些惨剧提醒我们,在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上,女性正遭受着辱骂、骚扰、殴打、强奸和谋杀。在这个世界上,女性并不拥有完整的权利。在这个世界上,受害者忍辱负重,以沉默来回应暴戾和殴打。在闭门庭审上,缺席的总是这些死去的人。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非常阅读 B02 没有人生来就是受害者 2018-04-11 2 2018年04月1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