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5版:大案揭秘

民国时期的博物馆建设

2018年04月20日 B05 :大案揭秘 稿件来源:上海法治报

本文字数:2979

  沈阳故宫

  南通博物苑

  北京国子监

  19世纪90年代,博物馆明确成为国家政治变革计划的一个部分。康有为在 《大同书》 中,提出了在中国建立博物馆的理想。1895年,维新派建立的上海强学会提出四项“要务”,建设博物馆即是其中一项。梁启超在 《论学会》 一文中说,欲振中国,须兴学会,而学会有十六件大事要办,其第十二项是“开博物院”。1898年夏天,光绪帝批准康有为所上的 《请励工艺奖创新折》,内有建立博物馆的建议。其后,由总理衙门颁布了奖励民办博物馆的具体办法。

  作者:张凯峰

  《炎黄春秋》编辑出版

  北京历史博物馆

  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中央教育部决定首先在北京建立历史博物馆,选定于安定门内成贤街清代国子监旧址成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收存国子监旧存的礼器、书版、石刻等及明清档案,并开始向全社会征集历史文物,除接收社会捐献和政府移交文物外,“各处遇有古物发现亦随时设法采访”。1917年,历史博物馆筹备处由国子监迁至天安门内,以午门城楼暨两翼亭楼作为陈列室,端门楼上及午门两廊房屋作为储藏之处。至1925年,文物收藏达215100多件,分金类、石器、刻石、甲骨刻辞、玉类、陶器等共26类。

  1926年10月10日,北平历史博物馆正式对外展览,开放金玉、刻石、明清档案、国子监文物、针炙铜人、兵刑器、明器、考古发掘品、国际纪念品等10个陈列室供观众参观。自开展之日至11月7日,参观者达185714人次,日均6404人次。傅振伦先生后来总结,“今天看来,本馆文物杂然并陈,漫无统绪,无异于古玩店、挂货铺,但在当时而论,还是琳琅满目,洋洋大观”,足以展示中华民族共同祖先政治文化生活的多个方面,激发观众怀古追思的欲望。

  除了常规展览外,北平历史博物馆还曾举办一些临时性的专题展览。例如1932年3月举办的明清档案展览。时年“日入侵我东北继扰清沽,嗣更炮轰南京,进逼京沪,国势阽危,人心岌岌。”北平历史博物馆商同故宫博物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将二年来整理所得明清两代重要档案及馆藏史料,其重要者有明太祖神宗宝训、太宗世宗熹宗实录、清太祖太宗世祖实录、圣祖起居注等件,又金国汗致崇祯皇帝书、致袁崇焕书、致孔友德等书、致明众臣宰书,又与明边关生军民谕、清太宗致祖大寿书稿、袁崇焕致金国汗书、毛文龙致金国汗书、吴三桂降清摄政郑王吉尔哈朗入关贺表、朝鲜国王李倧贺表奏本、苏禄国苏老丹奏疏对印居子国贺表、平定海寇方略、平定察哈尔方略以及康熙遗诏、昭圣太后遗诏等百余件,辟室陈列。”这些档案所构建起的几百年前明清易代的惨痛历史记忆,显然意在警醒国人东北狼烟再起,不可让中原浩劫重现。

  9-10月举办的明代倭寇史料展览,除了陈列明代倭寇事迹档案多通知倭书数件外,“更仿绘平倭伟人戚继光肖像,翻印李宗成等影帧,连同万历年封平秀吉为日本国王诘命写真等一并悬陈。此外复向北平图书馆借到《皇明驭倭录》 《张水南文集》 《自知堂集》,参以《明史》 本纪系统陈列,供人参观。”这样的展览主题不言而喻是在呼吁民众奋起御侮,挽救危局。

  东三省博物馆

  1927年以后,各地陆续成立了一批省市博物馆。

  1928年5月,东三省博物馆于沈阳故宫正式开展,“开会六日,观者达十万人以上”。但不久奉系军阀在国民党的二次北伐中战败,大批军队退回沈阳,东三省博物馆的部分馆舍亦被部队所占,只好暂时关闭。1929年4月恢复开放之后,定于每星期日及纪念日,开放一次。奉天故宫再次开放的消息被省内外大小报刊争相报道,每届开放日,参观者极为踊跃,来自各地的参观者络绎不绝,年达数万人,盛况非凡。随时并有中外团体,请求特别参观。根据《东北年鉴》 提供的资料显示,1929年4月到1930年6月参观人数达到了69000人次,最高每月参观人数为7499人,最少为929人,平均每月为4656人。

  东三省博物馆对外界开放的陈列室主要是崇政殿和凤凰楼及台上五宫。展品分为六大类:仪仗銮驾、祭祀器、武备、乐器、文具和杂品。崇政殿,系朝贺之处,原设屏风、宝座未动,两侧新置旧藏的銮驾卤簿仪仗; 清宁宫,系祭祀处,陈列萨满祭祀器具; 永福宫,陈列朝贺、筵席所用的乐器; 麟趾宫,陈列御用弓箭等武备; 关睢宫,陈列文房四宝及翰墨书画; 衍庆宫,陈列宫内所用的门神、对联、布缎等物; 杨令茀女士摹绘的近百幅历代帝王像,也分别悬于各展室宫墙上; 后又增辟协中斋为陈列室,展出清代帝后圣容及御用瓷器。

  从1911年至1926年筹办东三省博物馆期间,沈阳故宫大量宫廷藏品11万余件被外运至北平。在被外运的沈阳故宫的诸多文物中,惟一得以侥幸复还的是文溯阁《四库全书》 和《古今图书集成》。此书就是在奉天省教育会会长冯广民、奉天省省长王永江及张学良、张作霖等的努力下运回沈阳,此事当时被视为东三省文化界一大喜事。1930年,东三省博物馆还出版了绘有经纬网的清代全国地图——《满汉合璧清内府一统地秘图》,全图共41幅,非常珍贵。

  1930年10月,辽宁省政府再次对东三省博物馆进行改组,馆内设器物部、图书部、总务处等,并制订《东三省博物馆简章》 和各部、处办事规则。沈阳市政公所将从沈阳旧城城门及钟鼓楼等处拆下的满、汉文门额、金代古钟、鼓楼石碑等移至东三省博物馆内收藏。

  历代帝王像和清代全国地图展示的是这个民族国家经历时的时间和占有的空间,《四库全书》 和《古今图书集成》 则代表了民族国家的辉煌文明成果。仪仗銮驾、祭祀礼器、武器装备、乐器、文具,以及各种生活用品在观众心中构建起一种共同的祖先生活面貌。通过这些展览,博物馆成功地为国民构建起了对一个历史悠久、文明恢宏、强盛一时,值得引以为豪和认同的民族国家形象。

  上海市博物馆

  上海市博物馆的筹建始于1933年上海市图书馆博物馆体育场筹备委员会的成立,1935年建筑完成,坐落于城市中心区域。施工期间,该馆筹备处便积极征集陈列品,1937年试行开放。“计共三室,并利用走廊,辟为陈列廊。第一陈列室陈列的,主要为铜镜、铜容器和古钱三项。铜镜共八柜,陈列汉隋以迄清代制品一百二十余件。铜容器有各式鼎、壶、卣、爵等数十件,最古的在千年以上。古钱六百余件,自周代的铜贝,战国的时的明刀,以迄清代的宣统通宝,无不搜罗完备。此外,陈列的石器、寿州铜器、武器与工具等,亦颇为人注意。第二陈列室完全陈列陶器瓷器,史前及商周陶器和汉唐瓦当,以及汉代至六朝陶器,唐、宋、元、明、清各朝瓷器都有,唐宋瓷百余件。第三陈列室完全陈列皿器,汉代的,元明的,都有搜罗。就形态论,包括人物、房屋、用具、俑、牲畜、牲舍等,就制造品质论,包括石、木、陶、瓷等种。全部陈列品四百余件,俑占绝大多数,其种类有立俑、坐俑、侍俑、文官俑、武俑、胡俑、骑俑等,实属洋洋大观。陈列廊陈列历史文件47件,最古老的是明崇祯年间兵部职方清吏司咨文二件,余如清顺治年间的揭帖,康熙间的进士金榜,乾隆间的奏折,道光间的题本,以及光绪间致古巴国书,达赖喇嘛致法国公使藏文函,清末民初官绅名片等。”

  这些展品对于增进参观者的民族认同不无裨益,有观众曾记录说:“中有清廷给古巴国的国书一通,语气十分自尊,尤其为一般人所注意。抚今思昔,未尝不足以激发民众的爱国心呢。”

  至1936年,全国已经成立美术博物馆56处,历史考古博物馆98处,普通博物馆75处。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大案揭秘 B05 民国时期的博物馆建设 2018-04-20 2 2018年04月2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