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前言
诗
诗评选粹
自菩提步月归广化寺
水谷夜行寄子美圣俞
啼鸟
沧浪亭
菱溪大石
琅琊溪
庐山高赠同年刘中允归南康
边户
明妃曲和王介甫作
忆焦陂
雨后独行洛北
秋郊晓行
黄溪夜泊
戏答元珍
自勉
丰乐亭游春三首
画眉鸟
怀嵩楼新开南轩与群僚小饮
田家
别滁
鹭鸶
梦中作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唐崇徽公主手痕
秋怀
再至汝阴三绝(选一)
中峰
晚泊岳阳
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眼有黑花戏书自遣
奉使道中作三首(选一)
宿云梦馆
和梅圣俞杏花
远山
雁
寄
题沙溪宝锡院
赠王介甫
(略)
后记
【编辑推荐】
★宋代大文豪欧阳修始终是古典文学爱好者心中的偶像。本书是一个雅俗共赏的读本,注释精到,评说公允,版面美观,会给欧公的喜好者带来新鲜的感觉。本书适合专业和非专业的各类人士。
★选文采用最新的、为专家们认可的校笺版本,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它简明精要,通俗易懂,普及性和专业性兼备,是目前国内同类题材图书中的用心之作。
【内容简介】
该书分评论选粹、原文、注释、解读、点评和今译6个部分,体例新颖。“注释”吸收了近几年欧阳修研究的新成果,“解读”是对其作品的艺术分析,“点评”是前人对欧阳修作品的精彩评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今译”力求忠实于原文,语言规范,通顺晓畅。特别是诗词的译文,文字优美,能较好地体现原作的神韵风貌。列于诗、词、文之前的评论选粹,是前人对欧阳修作品代表性评论的精选。据此可大致了解欧阳修文学的传承关系、创作特色、艺术成就以及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该书选录欧阳修散文26篇,基本上按照文体来编排次序; 诗39首,包括五七言古诗、绝句、律诗多种体裁; 词15首,兼顾到不同的艺术风格。选文采用最新的、为专家们认可的校笺版本,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它简明精要,通俗易懂,普及性和专业性兼备,是目前国内同类题材图书中的用心之作。
【作者简介】
宋心昌,毕业于华东师大中文系,长期从事古典文学教学和研究。曾任《中文自修》编辑部主任、《房地产时报》总编。为上海市记协理事、上海市报业协会理事、上海市诗词学会理事、上海社科院特邀研究员。著有《欧阳修诗文选注》、《文学艺术谈》 等。
【前言节选】
欧阳修的文学成就,以散文为最著。仅《欧阳文忠公集》 中的《居士集》、《居士外集》、《奏议集》、《书简》 及《表奏书启四六集》,就录其散文达1400多篇。如果将《内制集》、《外制集》、《于役志》、《归田录》、《诗话》 及《集古录跋尾》 等文告汇编和专著、杂著中的文章全部计算在内,数量就更大。这些文章,体裁多样,有序、论、记、赋、奏疏、书简、题跋、随笔、碑志和祭文等,可谓“文备众体”,“各极其工”(吴充 《欧阳公行状》)。其《六一诗话》,开创了我国诗歌评论的新体式。
在欧阳修的散文中,政论、史论、文论为数不少。尽管它们内容各不相同,但都具有鲜明的思想倾向,逻辑严密,说理透辟,艺术感染力强。如政论文《原弊》、《本论》,前者揭露朝政积弊,后者论述治国之本,均论辩剀切,颇具说服力。《五代史伶官传序》 为欧阳修的史论名篇,文章总结后唐庄宗由盛而衰的历史教训,阐明“盛衰之理”在于人事,立意高远,理壮气盛。欧阳修的文论,比较完整地体现了他本人革新散文的理论主张,如《答吴充秀才书》,在提出“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的同时,还强调现实生活对文的作用,反对文士“弃百事不关于心”。在《梅圣俞诗集序》 中,欧阳修发展了韩愈的“不平则鸣”说,提出了“穷而后工”的理论。这些观点,同散见于其他随笔、序跋、书简中的文学主张一样,在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中起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欧阳修记游、传记和碑志墓铭一类以叙事为主的文章,较其政论、史论和文论,更具文学价值。他的记游作品,可分纯粹的山水游记和亭园杂记两类。描写亭园堂院的作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作者对亭园堂院的修建过程、风月山水等自然形胜,不作重点描写,只是让它为自己抒情、议论服务,这是欧阳修自创的新格,如《丰乐亭记》、《有美堂记》、《岘山亭记》、《醉翁亭记》等,皆具有这一特色。欧阳修所作的碑志墓铭,约有110篇,其中《尹师鲁墓志铭》 为作者精心结撰之作,最能体现其关于碑志文字不虚美溢恶的创作主张和简洁精严的写作特点。《泷冈阡表》 打破一般墓表的格式,一碑双表,作者同时记叙父母生前的为人行事和道德风貌,且采用代言叙事的手法,恳切缠绵,感人至深。传记文在欧文中数量不多,但像《桑怿传》 这样富有传奇色彩的作品,在宋代人物传记中亦堪称上乘之作。
欧阳修的祭文、辞赋及部分赠序、题跋和书简,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如《祭石曼卿文》,文章每段以“呜呼”发端,且通篇用韵,骈散相间,形成一种凄怆低回的情调,十分哀婉动人。《述梦赋》 为悼念亡妻之作。明道二年(1033)三月,胥氏生产后未逾一月就猝然病逝。欧阳修悲不欲生,长歌当哭,写下这篇悼亡赋。全文围绕对梦境的追求、留恋,发抒撕心裂肺、无法排遣的悲恸,读来催人泪下。另如《秋声赋》,作者通过渲染秋声、秋意,抒发饱经忧患后的人生感慨,有言近旨远之妙。其骈散结合、以散为主的表现形式,开创了宋代文赋的新传统。欧阳修的部分赠序、题跋和书简,如《送杨寘序》、《苏氏文集序》、《江邻几文集序》 等,亦具有浓郁的抒情气息。(略)
宋心昌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