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颖婷
本报讯 上海将在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金融市场等方面扩大对外开放,同时拓展FT账户功能和使用范围,放开银行卡清算机构和非银行支付机构市场准入,放宽外资金融服务公司开展信用评级服务的限制。昨天,上海市金融办负责人称,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对照中国人民银行易纲行长宣布的金融业对外开放措施,上海形成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先行先试的举措。同时,会同在沪金融管理部门,在统筹行业类别、开放内容以及国别地区的基础上,形成了一批金融业对外开放项目上报国家金融管理部门。
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上发表了题为《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 的主旨演讲,并向世界郑重宣布了扩大包括金融业对外开放在内的若干重大举措。4月13日,上海市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上的主旨演讲,坚定“改革开放再出发”的信心和决心,勇当尖兵,做深做透改革开放大文章。同时,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部署金融业对外开放先行先试工作,抓紧推进落实。
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是国家战略。上海在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截至目前,聚集了股票、债券、期货、货币、外汇、黄金、保险等各类金融要素市场。2017年上海金融市场交易总额达1428万亿元,直接融资总额达7.6万亿元,占全国直接融资总额的85%以上。外资金融机构占本市所有持牌金融机构总数近30%。近期,本市将在以下六个方面争取先行先试。
一是扩大银行业对外开放。比如,支持外国银行在沪同时设立分行和子行,支持商业银行在沪发起设立不设外资持股比例上限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和理财公司,支持外资银行开展代理发行、代理兑付等。
二是扩大证券业对外开放。比如,支持在沪设立外资控股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货公司,允许其从事经纪、咨询等。
三是扩大保险业对外开放。比如,放开在沪外资保险经纪公司经营范围,支持外资来沪经营保险代理和公估业务,支持设立外资控股人身险公司等。
四是扩大金融市场开放。比如,支持境外投资者参与上海证券市场,支持境外创新企业在沪发行中国存托凭证(CDR),争取年内开通“沪伦通”,进一步扩大熊猫债规模等。
五是拓展FT账户功能和使用范围。围绕人民币国际化,建设人民币全球服务体系。争取将FT账户复制推广至长三角地区和长江经济带的自贸试验区,以及拓展FT 账户的投融资功能等。
六是放开银行卡清算机构和非银行支付机构市场准入,放宽外资金融服务公司开展信用评级服务的限制等。
为此,本市将不断优化金融发展营商环境,擦亮上海金融服务名片,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做深做细外资金融机构落地配套服务,推进开放项目尽快落地和业务开展。通过持续营造开放、透明、包容的金融营商环境,使上海成为国家扩大对外开放的承载地和重要外资金融机构聚集地。
同时,本市将深化金融改革,争取更多扩大开放举措的先行先试。上海将加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自贸试验区金融开放创新联动,积极争取国家把新的金融产品、业务创新和金融科技等放在上海先行先试,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同时,做好金融创新风险压力测试,切实守住风险防范的底线。
本市还将加快形成面向国际的金融市场体系,建设全球性人民币产品创新、交易、定价和清算中心。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