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重点·声音

追凶12载 绝不放过他!

2018年06月04日 A02/A03 :重点·声音 稿件来源:上海法治报

本文字数:3684

  在水果摊抓获犯罪嫌疑人    本版照片由浦东公安分局提供

  刑警在审问犯罪嫌疑人

  12年前的案发现场

  □法治报记者 陈颖婷

  “两条无辜的生命永远消逝了,未能抓到凶手,是对死者的不公平,对法律的不尊重。”曾参与当年惠南地区故意杀人案侦破工作的重案队员顾新华说。十多年都无法抓到凶手,老顾对此始终耿耿于怀。刑警队的同志都知道,老顾爱钻“牛角尖”,惠南发生的未破命案一直在他心头挥之不去,“咖啡色外套”这几件关键性证物的照片一直压在他的办公桌下。如今在刑侦科技新手段的支撑下,12年后浦东警方终于把惠南这起未破命案给“啃”了下来,了却了老顾这样一代刑警的心头事。

  12年前

  两女子殒命理发店

  今年5月的北京密云,尽管日头炎热,但往来做买卖的人依旧络绎不绝,耿某和妻子照常在自己的水果摊前“出摊”。和许多外乡人一样,老实本分的耿某每天忙忙碌碌,支撑起一家四口人的生计。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有一天警察会突然找上这个大家眼中的“老实人”。“你们为什么找我?”耿某有些发蒙,而他的妻子更是吵闹了起来。“我们是上海的警察。”听到这个回答,耿某好似被抽干了所有的气力,停止了挣扎,安静地跟着几名民警离开集市,留下泪眼婆娑的妻子茫然地站在摊位前……

  如果12年前耿某没有坐车乘过了站,如果没有阴差阳错走进那个理发店,如果没有年轻气盛下的一时冲动,也许耿某的生活就能一直平静下去。2006年,当时年仅20岁的耿某辗转于上海的建筑工地打工,2月22日下工之后,他去看望在原南汇区打工的妹妹。由于人生地不熟,在回工地的途中,他多乘了3站路,错过了原本的换乘站。下车后,面对陌生的惠南镇,耿某只能四处走走寻找回去的路。就在此时,他看到一个小理发店,鬼使神差地进入了店中,之后双方因为经济纠纷发生争执。一片吵闹之后,一脸惊恐的耿某冲出了理发店,留下了倒在血泊中的两名女子以及自己的外套……

  将案件照片压入台板中

  在抓捕耿某的民警中,老顾无疑是最特别的,因为他是抓捕组中唯一参与过12年前案件侦查工作的民警。

  这一血案打破了惠南镇原来的安宁和平静。案发后,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牵头成立专案组开展侦查。专案组综合运用多种侦查手段,查明事发时有一名身高1米7左右的青年男子出入该理发店,有重大作案嫌疑。在现场,民警还发现了犯罪嫌疑人遗留下来的一件咖啡色夹克。专案组在原南汇全区深入排摸,张贴《悬赏告示》、发放《警方协查》,但案件侦查还是陷入了瓶颈。专案组的排摸调查工作从原南汇区延伸到浦东,再从浦东一路搜寻到了闵行,大半个上海的土地上布满了老顾和同事们的足迹。“这个案件牵涉到两条无辜的生命,所以专案组的成员都怀着必破的决心,拧成了一股绳,这个案子的侦查工作从案发一直持续到第二年,差不多1年的时间。”回忆起当年侦查的情景,老顾不无遗憾地表示,专案队员虽经全力侦办,但受限于当时视频监控空白等客观因素,对犯罪嫌疑人的寻找就好似大海捞针。线索链的中断使得案件的侦破工作始终没有突破。

  无奈之下,一年后专案组只能将此案暂时搁置下来,但老顾心中的结却没有解开,他始终没有放弃。老顾将案发现场那件咖啡色夹克的照片夹入了办公桌的玻璃台板下。“每天上班都能看到这张照片,也时刻提醒自己凶案未破。”老顾说,他有一个习惯,只要没有侦破的凶案,他就会把案件的相关照片压入台板中。这些年台板下的照片越来越少,夹克照片变得更加显眼,但老顾心中始终有个信念:对于犯罪,正义永远不会缺席!因此,他一有空就翻阅各种失踪人口资料,比对陈年旧案,不放过任何一条线索。

  12年间

  科技发展打破陈年旧案的“枷锁”

  老顾的自信还来源于越来越多陈年旧案的告破。现在的刑侦技术跟十多年前相比,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一代代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的技术员们见证着科技改变侦查手段,见证了刑侦技术的大飞跃。

  这些“法政先锋”们从抽丝剥茧的细微线索中寻找案件的突破点。陈案旧案,不会成为被遗忘的“小角落”,技术员们定期都会对陈案旧案进行重新梳理,一旦有新技术新手段出现,立即会设想是否会对那些悬案的侦破有所帮助。

  技术员们在对历年未破命案进行新一轮梳理时,发现这起当年发生在惠南镇的故意杀人案可以运用现代刑侦的新技术进行深挖侦破,于是立即开展工作,对当年命案现场留存的衣物等物品一一进行复检,对有效信息做深入比对。功夫不负有心人,正在做比对工作的法医王斌突然发现,远在河南省的一个信息采集库中的人员耿某的信息和惠南镇凶杀案的信息匹配成功,这一发现让王斌兴奋不已,案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是法医王斌对于陈年旧案信息的准确性打了一个问号?凭着多年的办案经验,王斌将相关采集信息与嫌疑人耿某进行相互佐证,果然,所有的获知信息链都匹配成功,可以判定嫌疑人耿某有重大作案嫌疑。

  生物信息比对成功的消息,很快传到了老顾的耳中。老顾还记得当天,他接到了队长的一个电话:“老顾,惠南那案子人找到了!”听到这个消息老顾激动地说:“队长,一定要让我上,我对这个案子熟悉,我要亲自把他抓回来!”老顾甚至立下了“军令状”:我一定能将犯罪嫌疑人抓住,并且让他开口交代。

  12年后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嫌疑人最终落网

  主动请缨获允后,老顾还是压抑着激动的心情,对案件进行了进一步的梳理。一周后,他收拾行囊与同事远赴北京实施抓捕。

  2018年5月7日,浦东公安分局会同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在北京公安机关的协助下,于北京市密云区一集市内抓捕犯罪嫌疑人耿某。走进熙熙攘攘的集市,已经看过千百遍案卷资料的老顾还是从人群中一眼就认出了耿某。

  当他来到嫌疑人耿某面前时,耿某还佯装镇定地问:“你们是哪里的警察?是不是搞错了?”老顾答到:“我们是上海市公安局民警!”就这一句,耿某一下子就瘫了。看到耿某的反应,老顾心中立即有底了:就是他了!老顾告诉记者,耿某的反应也是应和了心理学。“其实那件事一直藏在他的心里,只要提及案件中的一个关键要素,比如时间地点,他的心理就好像被戳破的气球,知道那件事爆了。”之后,公安机关对耿某的生物信息又再次进行了比对,确认了他与犯罪嫌疑人的吻合度。

  “抓到了,抓到了!”老顾打电话给队里汇报时,手都是颤抖的。尽管耿某顺从地跟随老顾一行返回上海,但一路上他却始终保持着沉默。老顾并不着急,努力进行“攻心战”。终于,当火车到达虹桥火车站,看到似曾相识的场景,耳边回响着老顾的话,耿某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他交代了12年前这起惠南镇命案的所有作案细节。离开上海之后在北京娶妻生子,以贩卖水果为生并开始扮演起“老实人”的角色,这一装就是12年。在这12年里,他从未与人诉说过他犯下的罪行。在这12年,他极度恐惧,又心存侥幸。“你为什么之前不肯交代?”老顾问。耿某喃喃地说,“我不想对不起孩子。”

  惠南命案侦破的喜讯在新老刑警人中迅速传递。十多年过去了,办案民警换了一茬又一茬,这宗积案就像是压在大家心口的一块石头,如今总算落了地。这几天来,几乎每一个参与过案件的侦查员都打了老顾的电话,虽然他们的岗位早已调任,但他们都心系着惠南镇的这起命案。老顾也不厌其烦地把心中的喜悦与曾经为此案奋战的老战友分享。老顾告诉记者,每个侦查员都有一个情结,每次案件告破,都要进行复盘,来寻找当时没有侦破的原因,总结走了什么弯路。

  12年过去了,老顾不再如当年般风华正茂,不过老顾对于打击犯罪的坚定信念一点都没有消退。正如老顾所想,正义永远不会缺席,即使历时12年,也要把罪犯抓拿归案,这是对死者的告慰,也是对法律的尊重。

  坦白

  12年来他从不提心中的“秘密”

  12年是整整一轮时间,耿某也从青葱岁月走向了养家糊口的“时代”。岁月尽管改变了他的容貌,但却抹不去曾经的罪恶。12年后,对于案发当晚的具体情况,耿某称“已经记不清了”。耿某只记得,当时跟店里的女子发生纠纷,对方声称要打电话叫人,冲动之下,他便持刀刺向了两名女子……

  据耿某自称,他并不知道造成了两名被刺女子死亡的后果。“我当时就想着赶紧先跑,不知道她们怎么样了。”由于逃跑匆忙,他甚至将外套落在了案发现场。在理发店附近的村庄游走了一夜,第二天一早,耿某像个没事人一样又回到工地干活。

  尽管外表看似平淡,但那件事依旧在耿某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据民警介绍,事发后一个月,耿某曾回到理发店附近远远地张望。“那次我回去看过,也没听周边的人说什么,心里‘安定’ 了些。”即便如此,耿某坦言在开始的那几年他还是常常做噩梦,回忆起案发的一幕,“我真没想过她们两个都死了,以为她们只是受了伤。”

  几年后,耿某离开上海,在北京娶妻生子,以贩卖水果为生。惠南镇的那件事似乎也在耿某的自欺欺人中,慢慢被他淡忘。在这12年里,他从未与任何人提及那晚发生的事情,包括他的家人。如今,身陷囹圄的耿某心中最挂念的依旧是自己的一双儿女,“我对不起我的孩子。”说起孩子,他的眼眶有些泛红……

  经审,犯罪嫌疑人耿某因涉嫌故意杀人罪被浦东警方依法刑事拘留,后续审理工作仍在进行中。这名潜逃了12年的在逃嫌疑人终于落网,但永不落幕的是一代代刑警锲而不舍的努力,老顾说下周他又要启程去吉林,寻找另一起案件受害人的身份信息……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重点·声音 A02 追凶12载 绝不放过他! 2018-06-04 2 2018年06月0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