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综合报道
传统手工艺不仅是一种文化,而且代表着一个民族的风貌。近日,上海市民耳熟能详的南翔小笼馒头、六神丸、曹素功墨锭、黄杨木雕、嘉定竹刻等传统制作工艺,入选了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事实上,如今很多国家都面临工艺濒临失传、匠人成为“濒危”职业等问题。很多国家的政府、专家与学者都在关心着对全球民族文化艺术的抢救与保护工作。在保护什么和如何保护的问题上,世界各国政府与文化工作者正在做着不同而又相同的工作。尽管政府和行业人员携手为手工艺谋求新发展,但要确保传统手工艺后继有人,仍需要解决许多难题。
【意大利】
政府出资兴建博物馆
提供舞台展示手工艺
在欧洲国家之中,意大利的传统手工艺保存相对较好,仍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受到国人和游客的追捧。
在意大利,所谓的传统手工艺产品必须满足当地、手工、传统、原始、生态及没有太多机械加工等六个要素,并且能够作为一个平台,带动产业链上的旅游、贸易等,形成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持产业。意大利的手工艺品涉及不同行业,如陶瓷、玻璃、木材、纺织、皮草、首饰、日常用品等。
意大利政府规定,凡属资本和劳动所得及独立劳动所得均可享受减税或免税优惠。这对于工艺性手工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也是意大利的手工业能够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原因。
在拉齐奥大区,当地对符合手工业标准企业的产品只收10%的增值税,而一般企业产品则要征收21%的增值税。威尼斯对传统手工玻璃制品企业在旅游核心区域销售的产品,甚至免征增值税。此外,有些地区还对手工艺品销售者实行减免电费、房租等优惠。
为促进手工艺品发展,意大利各级政府与行业商会或博物馆经常举办各种手工艺品展览,资助正在发展中的手工艺品企业参展,支持它们开拓国际市场。比如“小提琴之乡”克雷蒙纳市政府与小提琴博物馆每三年举办一次小提琴制作产品展览;佛罗伦萨每年举办全国手工艺创意作品展览; 米兰每年举办国际手工艺品展销会……这些展会对促进传统手工艺品保护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此外,在意大利手工艺行业,同类手工艺产品的生产作坊或企业会联合起来成立行业财团,由该行业德高望重的大师组成协调机构,推动该行业发展。比如威尼斯贡多拉船制造厂通过贡多拉船财团制定相关规范,在确保继承传统造船技艺的同时,防止销售的无序竞争,使之成为威尼斯旅游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克雷蒙纳市小提琴手工艺最大的财团由80多个小提琴作坊联合组成,负责小提琴制作工艺标准、材料选择、参展销售等事宜。
随处可见的博物馆也成了意大利保护传统手工艺品的方式之一。比如在克雷蒙纳,市政府资助兴建了小提琴博物馆,购买国内外最有名的小提琴进行保存展示。馆藏之中,有的小提琴价值100万欧元以上。当地一些老百姓也自发地将自己保存的小提琴捐献出来。这样的博物馆不仅仅对藏品予以研究,还为制作师们提供试听小提琴的音乐厅等场所。
高级工匠日趋“濒危”
品牌自掏腰包办学校
如今,在意大利罗马或是佛罗伦萨的街头巷尾,依然看得到许多裁缝铺、鞋铺和皮具铺,这成了古城的一道风景。表面看着热闹,可意大利的手工匠人人数实际上逐年“缩水”:上世纪50年代,意大利还有400万名高级裁缝,前两年只剩下70万名,直接威胁到意大利高级定制这一“产业遗产”。
其实,不仅裁缝和制皮手艺缺少继承人,就连编织、刺绣之类的手工艺也都在意大利的“濒危”名单里。尽管意大利不乏手工艺培训学校,但其中一些学费高昂,令许多人望而却步; 另一些则受限于有限的经费,培养的人才数量不足以满足市场需求。
于是,一些高端品牌自掏腰包开学校培育手工艺人,用昂贵的代价储备人才。在一些采取学徒制运营的学校,不仅不收学费,反而还要给学生们提供一定的补贴来留住年轻人。
服装品牌布里奥尼从1985年开始创立裁缝学校,属于欧洲最早的一批。学校每隔4年招一次新生,每次只有16个名额,在15岁到17岁的申请人中选择最有天分的人入学。入学后,学生要学习意大利语、英语、历史、数学、计算机科学以及裁缝技艺,一周有40个小时的课程。从画图开始,所有的缝纫技能都会由布里奥尼的裁缝大师们在3年中逐一教授,之后还要外加1年在裁缝工坊的实地操练。
意大利那不勒斯的服装品牌Kiton的故事也十分类似。1991年,制衣工坊的裁缝们平均年龄达到55岁,让时任掌门人十分担忧。“如果这一代裁缝老去,意大利的高级定制很有可能会面临后继无人的危险。原本已经没有多少人愿意做裁缝,能做好裁缝的人就更少了。”他说。
2000年,Kiton在那不勒斯开了所裁缝学校,工厂和学校直接挨着。裁缝学校开出的第1年,公司只招了10个学生,之后扩招到25名学员。学生从最基本的“认针”开始,了解男女装板型的不同,进行成衣结构的搭建。两年后,他们拥有裁缝的所有技能,优秀者可被选为带薪学徒。通过这所学校的人才培养,2014年时,制衣工坊的裁缝们平均年龄已降至36岁,初步实现了年轻化,变得更加可持续。
除了本土品牌,来自法国的品牌伯鲁提也于2012年在意大利开设了一所皮匠培训学校。头两年,学校收到了2500份申请,最后招收了111名学生参加他们400个小时的培训课程。经过培训考核后,其中的70名学生最终被公司聘用。
【法国】
法国立法支持手工艺
招学徒不征税有补贴
法国是世界上制定保护物质文化遗产法比较早的国家,在两个多世纪内,法国先后有9部有关保护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文件出台。像《景观保护法》、《考古发掘法》 等法典都分别进行过1-2次的修订,虽然不像日本、韩国那样有专门的“文化财产”法律文件,但9部保护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文件,也足以支持手工艺行业的发展与保护了。
1984年以来,法国对一些后继无人、濒临灭绝的手工艺的保护更是不遗余力,政府对这些行业不征税,同时每年会从财政中划拨一定款项进行补贴,但条件是这些手工艺者必须要招收至少一个学徒,从而完成手工艺的传承任务。
1994年创立的“手工艺行业理事会”,是法国文化和公共关系部部长直接领导的一个咨询机构,该理事会的名誉主席瓦特罗先生是一位弦乐器手工制作大师,他与法国文化和公共关系部部长共同主持理事会的工作。理事会成员由行业专家、行业代表、相关的法律人士及省地文化局的人员组成。
该“手工艺行业理事会”的行政职责范围:一是保护杰出的法国手工艺持久延续,为法国手工艺的发展提供政策上的保证; 二是保护手工艺师和他们所代表行业地位的提升及品牌升值; 三是负责挖掘有创新能力的工艺人才,吸收及借鉴国外的传统工艺遗产; 四是负责落实对地方手工艺的传承和保护政策,为手工艺企业与研究部门和革新部门的经常会晤提供服务。
【日本】
“传统工艺品”须认定
建立手工艺保护基地
日本手工艺的发展与保护首先要对“传统工艺品”进行认定,通常由通商产业大臣与文化厅长官按照一定条件进行认定,认定以后的“传统手工艺品”就可以在该产地对生产、研修、技法改善、市场开拓、继承者的培养以及从业者的福利保健等方面做出计划,并从国家、各级政府及专业协会处得到必要的资助经费。
“传统工艺品产业振兴协会”是振兴传统工艺品为核心的机关,是得到国家、地方、公共团体、产地组合等出资的财团法人组织,在振兴日本国内传统手工艺方面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们通过建立“地方传统工艺品产业人才培育与支持交流中心”“传统工艺产业会馆”“体验工房”“体验教室”“专卖店”等,这些会馆与设施在振兴传统手工艺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还有很多民间研究机构分布在日本的大学和图书馆,它们除了做手工艺品的文献资料保管工作之外,还做启蒙和推广工作,成为日本对手工艺的保护、研究和教育的基地。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国内开展了声势浩大的“造乡运动”,形成了特有的“一村一品”运动,既搞活了经济、占领了市场,又使手工艺产业得到了发展,并在世界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韩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等众多国家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合作。
这种有效的保护、发展政策和措施,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有着深远的影响。日本《文化财保护法》 被联合国在文化遗产划分与保护工作上所采用,并被大力推广,同时被纳入“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和保护”的整体框架中,给其它国家的手工艺保护与发展带来了可以借鉴的模式与启发。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