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
导演:史岩
类型: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中国
首播:2015-08-03
集数:6
单集片长:50分钟
剧情简介
高考,一场影响亿万中国人命运的考试。六集纪录片《高考》 选取深具代表性的不同社会横断面,记录个人故事、观照社会热点,从多个侧面走近并记录2014年高考,留下这个时代意味深长的社会现实记忆。
甘肃会宁,黄土高坡上为走出大山所进行的奋斗,更像是一次贫困家庭子弟必经的成人礼。毛坦厂中学,这所中国最大复读学校里的坚持与反抗、期待与泪水,是一个社会切面最真实生动的记录。繁华的大上海,农民工的孩子们在用勤奋与努力寻找着梦想,也寻找着这个城市的认同与接纳。“出国热”大潮下那些转身“洋高考”的年轻人,在前途和未来中憧憬,可是连接国门内外的却是一条不平坦的留学之路。一位曾执掌衡水中学12年的校长,一位在北大附中掀起锐意改革浪潮的校长,一位带领学生游学从不考试的实验者,面对2014年高考他们又作出了怎样不同的选择?
提到高考,你能想到哪些关键词?希望?命运?还是……2015年,一部关于高考的纪录片或许可以给大家最直观的感受。这部纪录片直接以“高考”二字来命名,宣传海报也简单明了——黑板上写着“高考”两个大字。单单是这个画面就让许多过来人回忆起当年到被高考支配的恐惧。
《高考》 被认为迄今为止中国最好的关于高考的纪录片,豆瓣评分高达8.9,它真实地从不同横切面反映了这个时代的教育。
整部纪录片分为6集,每集50分钟,选取了中国社会不同的高考人群,从不同角度向我们展现了在高考面前不同群体的不同表现。例如,第一、二集 《毛坦厂的日与夜》 上下,针对的是最普通的高考应届生和高考复读生; 第三集 《久牵的孩子们》,将镜头对准那些远离家乡,跟随在外务工父母生活的孩子; 第四集 《走出大山》导演将镜头放在甘肃会宁,给我们展现的是贫困学子的高考; 除此,第五集 《留学大潮下》 提及的是留学热潮,第六集 《校长的选择》 则阐述了三位具有代表性的中学校长的教学理念。
《毛坦厂的日与夜》 作为这部纪录片的开篇给不少观众留下了震撼的印象,也最能让经历过高考岁月的我们产生共鸣。
毛坦厂中学位于安徽省六安市的毛坦厂镇,共有24000多名学生,三分之一是高考复读生,办学规模大,学生数量多,有众多家长租房陪读,所以已经成为了当地的经济支柱。
从影片一开始就能感觉到高考的压力与紧迫感。教室墙上、黑板上张贴着学生的保证书、检讨书,还有各式各样的高考标语,类似于“像疯狗一样血拼,30天拿下数理化”等标语在表达着努力学习的决心。学生们正目不转睛的背书,杂乱不齐,但速度相当快,一个英语单词被重复了无数次。在这种紧张的氛围里出现这样几个关键人物:高考复读生何飞和他的班主任老师程晓东;高三应届生吴世康和他的父亲吴俊。
由于去年高考的失利,何飞选择复读,希望在这一年的高考中能够有所收获。她拼命学习,努力背书,不知道是天赋原因还是学习方法不当,她的成绩似乎一直稳步不前,用班主任的话来说,总是徘徊在二本和三本之间,甚至接近三本。为此,她很苦恼,每次月考下来,不如意的成绩都让她伤心很久,甚至趴在床上大哭。
班主任程老师给她的建议是,要想有所进步,就必须从学校宿舍搬出去,远离宿舍嘈杂的环境,在外面租房让家长陪读。高昂的房租,让家境并不富裕的何飞心有余而力不足。班主任提出在班里募捐,被她拒绝了。
程晓东作为复读班班主任很真实,也很负责任。他会在窗户外、监控里看学生的一举一动; 会在学生成绩出现波动的时候找他们谈话; 会跟着学生去他们的租房里了解情况; 也会请家长好好管教孩子。
其实每个学校的班主任或许都这样做过,只是可能程晓东的力度更大。在这种紧张的高考环境中,学生辛苦,老师更辛苦。
程晓东在片中说:“我每天不一定睡得比你早,每天早上不一定起得比你晚,你只是在这里吃一年的苦,但我在这的话,我就要干一辈子。”
再看片中的一对父子。吴世康是高三应届生,学习成绩平时挺不错,能在几万名学生中排名三百名,是相当不错的。但在最近的几次月考中他的成绩并不理想,甚至从三百名下滑到了三千名。
吴世康本人焦急,父亲吴俊更是心急如焚。为了儿子的学习,吴俊付出了挺大的代价。他曾经有个厂子,为了陪伴儿子读书,关了厂子,来到毛坦厂中学当保安队长。他曾经考大学失利,将一切寄托在了儿子身上。
不单单是吴俊一家,对于所有这些陪读的家长来说,高考意味着改变命运,意味着一个家庭未来和希望。片中采访了几个陪读家长,他们大都抱怨“房租高”“水电费高”“菜价高”,但他们又一致认为,为了孩子这一切都值得。
高考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次重要的人生选择,但也只是一个选择而已。不论结果如果,生活都还在继续。
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成为什么样的人,如何实现自己的价值,这一切不是一场考试就能决定的。不管家长还是孩子,都不应该放大一场考试的作用,而忽视掉整个人生。
18岁,要努力。28岁、38岁,也一样。
(栎之/整理)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