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架空线入地相关规章已编制完成

2018年06月19日 A01 :头版 稿件来源:上海法治报

本文字数:1239

  □记者 陈颖婷

  本报讯 被称为“黑色污染”的架空线,其整治工作不仅被写入了今年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还被列入了上海市加强城市管理精细化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记者从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和市经济信息化委对市人大代表的答复中了解到,今年架空线入地工程不再是“单纯入地”,而是通过一系列规章制度的法治保障,实现精细化管理,并逐步建立长效机制。

  据媒体报道,20多年来,上海共完成600公里架空线入地。自2011年以后,该项工作就基本处于停滞阶段。截至目前,上海内环线以内897公里道路中,有架空线的占据71%左右。市住建委表示,上海的城市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开展架空线入地正是落实精细化管理要求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舒心、更美好。目前,市住建委正会同市、区有关部门着力推进架空线入地工作,本市印发了一批相关的规章制度。在市政府印发的《关于开展本市架空线入地和合杆整治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到2020年完成全市重要区域、内环内主次干道、风貌道路以及内外环间射线主干道约470公里道路架空线入地的工作目标。

  市经信委指出,上海老城区架空线有的历史达几十年以上,各种、各家线路纠缠不清,运行抢修都很困难,由于线路年久失修,故障率也比较高,架空线入地以后可以消除这些隐患,提高中心城区供电能力,为中心城区再发展打好基础。通过整治还能实现地下管网的统一管理。不光是地上的架空线,地下管网也是交错密布,运维检修很不方便,架空线通过入地工作可以建立统一数据平台,统一管理,集中优化规划布局,节约资源,提高安全性,也便于将来新增用电扩容。

  架空线入地有助于实现中心城区智能电网改造,提升电网安全和智能化水平。中心城区负荷率高,历来在夏季供电高峰时十分紧张,故障率高,改造难度大。结合此次入地可以统一优化设计,简化网络结构,提高配电网建设标准,实现智能配电网。

  在推进实施细则方面,市住建委会同市有关部门正抓紧研究制定架空线入地和合杆整治项目管理办法、资金管理办法以及道路杆件合用和设施整合工作要求,以指导各区、各单位开展工作。在标准规范研究方面,市住建委牵头编制并发布了《上海市道路合杆整治技术导则(试行)》,从道路杆件、箱体及城市家具等多方面提出了设置要求; 市经信委编制并发布了《上海市信息通信架空线入地整治工程建设导则(试行)》,明确了规划、设计、施工等工作要求。

  目前,本市已完成公用电话亭、小微站融合照明灯杆、信息通信架空线入地等信息基础设施的设置规范研究,并已纳入《上海市道路合杆整治技术导则》(试行)。市经信委表示,架空线入地工作还将结合技术发展新趋势。研判分析电力、通信等行业发展的技术发展趋势,预留相应的发展空间和潜力,确保适应较长时间内的技术发展特点(如超导电缆的建设)。据悉,此次电力架空线入地建设还会建立一揽子的配电网入地标准和实施规范,考虑到城市发展的拓展需求,对于外环外的新城区,将吸收城市建设最新成果,做到统一标准延伸覆盖。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头版 A01 架空线入地相关规章已编制完成 2018-06-19 2 2018年06月1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