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法治中国

村中“和事堂”有群“和事佬”

2018年07月03日 A08 :法治中国 稿件来源:上海法治报

本文字数:1499

  “和事佬”在介绍经验

  “和事佬”走访群众,院坝里调解纠纷

  □法治报特派记者 朱诚

  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重庆市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示范村、重庆市民主法制示范村、重庆市民族团结示范村……集满满荣誉于一村的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梅江镇兴隆坳村,十年前可是全县有名的“后进村”,社会治安问题十分严峻。到底是什么方式,促使“后进村”向“示范村”成功逆袭呢?这得益于该村搭建的“和事堂”。

  “别小看了这 ‘和事堂’,它可是被一致认可的将干部居民心连心的桥梁,在乡村治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自成立以来,全国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并把 ‘和事堂’ 调处基层矛盾纠纷的经验推向全国……”兴隆坳村党委书记唐祥对记者如是说。

  “和事堂”应势而生

  记者了解到,兴隆坳村是通过原来的杨柳、火石、凉水、兴隆坳四个村撤村并组而成。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期的形势变化,诸如田边地角、林界宅基权属等矛盾纠纷不断出现。2010年,梅江镇兴隆坳村将2000多亩土地流转给企业,成立了农业园区,打破了农民世代耕种的土地界限,由此产生了大量矛盾纠纷。

  有一次,调委会为两户发生宅基地纠纷的村民做调解,当事人一听是村干部来调解,以为是“官官相护”调解,持排斥态度。但他们又通过其他人传话称:来调解的人要是公平点、和事点,还是会听调解员说几句。经几个老调解一合计,当今社会不正是提倡一个“和”字吗?于是,在兴隆坳村产生了全国首创的以法律为准绳,以“土方子医治”矛盾纠纷的“和事堂”,以及近20人的“和事佬”队伍。70多岁的老调解员刘仕燧介绍了“和事堂”的由来。

  兴隆坳村的“和事堂”,除了严格的工作程序和采取“六公开”原则(即公开调查,立案登记; 公开事实,说明情况; 公开政策,明确是非标准; 公开评理,大家评说,达成调解意见后,形成记录,双方签字;公开处罚,如有损失,按照村规民约进行处罚,处理意见必须由双方当事人签字;公开回访,定期检查,追踪落实)外,“和事堂”的成员都称“和事佬”。“和事佬”由兴隆坳村调解委员会的人民调解员、退休村(镇)干部、妇女代表、乡村退休老教师、兴隆坳村8位德高望重的大姓代表组成。“和事佬”在调解中,依照法律程序,开出调解“土方子”,用对症的“草草药”,说老百姓听得懂的话,打老百姓看得见的比喻。

  当事人竖起大拇指

  在兴隆坳村,“和事佬”化解大小矛盾纠纷成常态,当事人无不对“和事堂”竖起大拇指,真正做到了“大小矛盾纠纷不出村、不上交”。

  前些年,兴隆坳村村民田建华家因有人去世,需退还部分土地划分到刘仕宇家,虽然当年土地已划分,但未签转让协议。去年,该村发展农业园区,需征收该块土地,田建华见利眼红,认为刘仕宇家的土地本来就是他的,双方发生争执、扭打,年老的田建华被刘仕宇打伤。

  “和事佬”得知情况后,及时主动上门了解情况,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他们心平气和走进村里的“和事堂”。

  “这些 ‘和事佬’ 很热情,刚到村办公室,我们一眼就看到‘和事堂’ 三个字,感到非常亲切,积压在心中的怨气得到缓解,我便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田建华说,他和刘仕宇在“和事堂”,通过“和事佬”的劝说,不到一小时,心结就迎刃而解。

  纠纷调解成功率100%

  近年来,“和事佬”和106名党员一道,已累计处理各类矛盾纠纷5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到100%,真正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也极大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提升了村民满意度。此外,“和事佬”还带领村民变花样种田,率先示范流转土地入股合作社,促进全村6000多亩土地得到流转,3600多人加入粮油、农机、花卉、水产等专业合作社,让很多困难户走上致富路,今年村集体收入预计达80万元。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中国 A08 村中“和事堂”有群“和事佬” 2018-07-03 2 2018年07月0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