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太阳》
导演:Kaspar Astrup Schr觟der
类型: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中国 丹麦
语言:普通话上映日期:2017-05-08
片长:91分钟
剧情简介:
这是一部由丹麦的纪录片导演所拍摄的中国题材纪录片,北京“太阳村”是为服刑人员孩子准备的孤儿院,大概有一百多位这样的儿童。他们的父母或者双双入狱,或者一方被判刑,其中有很多是杀人、抢劫、贩毒等重刑犯,而另一方则被杀害、离异或不知去向。一群被打着罪犯孩子烙印的儿童,背负着沉重的十字架,生活在父母的阴影里,生活在“太阳村”。
这是一部由丹麦纪录片导演拍摄的中国题材影片。他用了两年的时间拍摄,影片通过镜头平静而真实地记录在“太阳村”生活的孩子,没有过度的煽情与歇斯底里,仅用儿童的视角,创造的一部微妙而敏感的电影。
该影片在2017美国温泉城纪录片电影节荣获最佳国际纪录片奖,也入围了今年上海电视节的最佳纪录片。
网络上有关《等待太阳》 的资料并不多,能搜到最多的是今年上海电视节的放映索票信息和去年年底的纪录片放映及导演交流会。但要是将关键词改为“太阳村”,就会有大量的相关链接。
根据百度百科的词条“太阳村”(也称儿童村),位于北京市顺义区赵全营镇板桥村。作为非政府的慈善组织,十多年来以无偿代养代教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为己任,对服刑人员无人抚养的未成年子女开展特殊教育、心理辅导、权益保护及职业培训服务,以使他们在一个相对安定温馨的大家庭里,像其他孩子一样受到保护,得到教育,健康快乐地成长。
在过去的十多年中,“太阳村”也在西安、河南省新乡、陕西陇县、青海大通、江西九江等处陆续成立,共救助过2000多名特殊的孩子。纪录片的拍摄地——北京“太阳村”只是其中规模最大的一处。
这些被“打上烙印”的孩子真能像普通孩子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吗?纪录片的导演似乎也是带着这样的疑问去拍摄和记录的。
“喜欢妈妈吗?”
“不喜欢。”
“你们不爱自己的妈妈吗?”
“就想在太阳村生活。”
“可是你们妈妈更爱你们啊?”
“不爱她。”
“那你们知道爸爸妈妈发生什么了吗?”“不知道,爸爸不知道去哪了,没有爸爸。”
这是纪录片《等待太阳》 中的三个男孩与拍摄者的对话。这三个孩子是三胞胎,他们的妈妈不忍爸爸的多年暴力,将自己的丈夫杀害而入狱,留下三个小兄弟,于是他们被安置到北京的“太阳村”。而有类似家庭境遇的孩子,在这里有100多个。
都说孩子是无辜的,但这些孩子却的确受到了父母的牵连。因为父母犯罪,许多孩子的亲属不愿接纳他们,嫌丢脸,或是没有这个经济条件。即使有好心人资助,也无法完全解决他们的生活、教育等问题。
这些孩子中不少都因为家庭问题存在心理阴影,他们虽然嘴上不说,可是总有那么片刻,他们眼神流露出的情绪让观众知道,他们与其他孩子“不一样”。
“太阳村”只是给了他们暂时的缓冲,不至于在那么幼小的年龄就面对流浪、乞讨、失学、饥饿的威胁。而且在完成基础教育、学会立足社会的能力的同时,这些孩子要记得学会“感恩”。
然而,即使是父母的原因让孩子们无法拥有正常健康的童年,这些孩子内心对家庭的渴望、对父母亲情的期盼没有消失。
“太阳村”最大的愿望也是给予孩子足够的爱,而孩子与父母的关系纽带无法替代。因此“太阳村”也会尝试着创造孩子与监禁中的父母重聚的各种机会,无论是以探监的形式,还是以电话沟通的形式,建立他们与双亲的沟通关系。
在纪录片中,也拍摄了孩子去监狱探望父亲的画面。那一刻,不知道是孩子成了父亲的精神支柱,还是父亲成了年幼孩子的亲情寄托。
这些年龄相仿的孩子们在“太阳村”建立起了友谊,也产生了不少新矛盾。成长、学习、亲情、回归,等待,孤独交织在他们的童年生活,也不知道时间能否让这些孩子遗忘家庭带来的创伤。
唯一明确的是,尽管拍摄了两年,但这部纪录片依旧只能展示部分孩子在这里生活的一些片段。大部分孩子以后的生活,尤其是父母被释放之后,他们回到社会的道路,可能仍是艰难而漫长的。
(栎之/整理)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