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法治随笔

余墨谈屑

舌尖与心间

2018年07月16日 A06 :法治随笔 稿件来源:上海法治报

本文字数:1310

  □王俊良

  苏轼一鸣惊人,靠得是高考作文 《刑赏忠厚之至论》 的奇思妙想!这一年,是嘉佑二年(1057年)。苏轼的考卷,深得主考官欧阳修青睐,议推一等卷,报仁宗帝御览。 《宋史》载,仁宗阅毕苏轼兄弟考卷,慨然长叹“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

  然而,苏轼并未在“宰相”路上走多远,就改道“舌尖”。苏轼虽“自笑平生为口忙”,真成“吃货”,却绝非初心。“为口忙”者何?乃“管住嘴,迈开腿”也。此处,“嘴”即口。不说“迈开腿”,单说“管住嘴”,窃以为,有两层意思。一是不乱吃,防“病从口入”; 一是不乱说,防“祸从口出”。苏轼恰好没“管住嘴”,说了不该说的。结果,被关闭了嘴“说”的功能。

  《孟子》 说:“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关闭“说”,只有“吃”,苏轼终成“老饕”。现代的叫法,就是“吃货”一枚。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谁能相信,“吃货”苏轼,竟是满怀“大江东去”豪情,因高考作文 《刑赏忠厚之至论》 “春风得意马蹄疾”的苏轼; 就是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壮志,为强化作文主题,虚构“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事,让主考欧阳修一时懵逼的苏轼!

  但是,这并不影响欧阳修褒奖苏轼。预言“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不幸的是,欧阳修一语成谶。“文章独步天下”的苏轼,仕途却坎坷多舛。正常情况下,苏轼凭才华,加之在州、府二十多年基层工作经验,完全可在改革派和守旧派间左右逢源。事实却大相径庭。改革派当政,苏轼直言王安石新法之弊,直谏神宗皇帝“臣以为陛下求治太急,听言太广,进人太锐”,被改革派以“乌台诗案”贬黄州; 保守派当政,苏轼又痛陈司马光,不该把新法中有利部分废除,被保守派视为异端。苏轼“说”的后果,就是仕途一贬再贬,直至客死他乡。

  事实上,苏轼也有“平生文字为吾累”之悟,弟弟子由亦有“北客若来休问信,西湖虽好莫吟诗”提醒。问题是,水管里流出的总是水,血管里流出的总是血。贬黄州,苏轼赤壁怀古,视“吾生本无待,俯仰了此世。念念自成劫,尘尘各有际。下观生物息,相吹等蚊蚋”; 贬惠州,苏轼“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优哉游哉,聊复尔耳”; 贬儋州,苏轼临危若素,“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其时,真正的无助,来自苏轼心间,“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

  至于,饥饿到“夜半不眠听粥鼓”,并不影响苏轼面对惠崇和尚所绘小景的浪漫。一江春色,河豚正肥。彼时的苏轼,颇有孟德跃马疆场,剑指“梅林”之韵!只是,孟德在骗众人,苏轼在骗自己。吴曾 《能改斋漫录》 说,苏轼迷恋河豚,几近痴狂,到“直那一死”。为“说”,屈原纵身汨罗,贾谊抑郁而终,惟苏轼虽频遭贬谪,朋友背叛,同道反目,却悟出“眼前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在苏轼看来,舌尖即心间,“此心安处是吾乡”。

  有趣的是,史上真懂苏轼的人,竟是作家鲁迅。“吟罢低眉无写处”的心迹,要“且持卮酒食河豚”演绎!然而,此“舌尖”非彼“舌尖”,此“心间”亦非彼“心间”矣!毕竟,网络时代,嘴的解放和心的自由,可任意在脸色面前闭上眼睛。靠舌尖成就苏轼的时代,已渐行渐远。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随笔 A06 舌尖与心间 2018-07-16 2 2018年07月1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