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大墙故事

大墙内,母子最后的拥抱

2018年08月03日 B03 :大墙故事 稿件来源:上海法治报

本文字数:3283

  刘欣楠 制图

  □法治报记者 徐荔  法治报通讯员 邢军

  2018年5月的一天,在上海市白茅岭监狱的接见室内,一名刑期11年的服刑人员,终于在大墙内见到自己日夜惦记,已经身患重病躺在担架上的母亲。在接见即将结束的时候,这名服刑人员紧紧地把担架上的母亲抱在了怀里,场面让现场所有人为之动容。

  被爱笼罩却一步步走“歪”

  故事还得从头开始讲,1987年5月,随着“哇”的一声啼哭,一个小生命落地,他就是故事里的主人公,白茅岭监狱的一名服刑人员——杨忠华(化名)。母亲在近四十岁的年龄生下他,虽然家境贫困,但作为家里的独子,他自幼受到母亲百般的呵护,在他的成长道路上,母亲竭尽所能给予他最好的一切。

  有时候母爱既是伟大的,也是无知的。母亲的溺爱让杨忠华养成了好逸恶劳的恶习,打架、逃学成为了他小学阶段的日常。每次的犯错换来的都是母亲那句“没事的,改了就好”。

  上了初中后,青春期的叛逆让这一切变本加厉,杨忠华开始结交一些社会上的不良少年,吸烟、酗酒、逃学、打架成了他每天会做的事情。终于有一天,因为与班主任发生口角,杨忠华将老师殴打成伤,被学校勒令退学。

  母亲跪在学校大门外,求学校再给杨忠华一次机会,但面对严厉的校规,杨忠华还是被开除了。杨忠华很难过,不是因为被开除,而是由于自己犯的错,让母亲在学校的烈日底下跪了足足一个小时。有时候母爱是伟大而又愚昧的,在回家的路上,母亲牵着杨忠华的手说道:“儿啊,不怕,有娘在,你饿不死”。

  在随后不用上学的日子里,杨忠华更是肆无忌惮地与社会不良青年混在一起,有的时候甚至几天不归家。随着年龄一天天增加,父母那点微薄的收入已不够他日常花销,杨忠华慢慢开始走向犯罪的道路。他从开始的小偷小摸,发展到后来的入室盗窃。杨忠华一点点走向犯罪深渊。

  内心的恶魔再次被释放

  一天,母亲在家突然昏倒,被送到村里的卫生所治疗,卫生所医生告诉杨忠华,他的母亲可能得了大病,最好去县城大医院做个检查。但面对可能产生的昂贵医药费,母亲拒绝了,笑着说自己只是太累了,自己的身体自己知道,没啥大毛病。

  看着母亲枯黄的面庞,杨忠华第一次感到害怕,他害怕这个天底下最爱他的女人会突然离去,他不想再这么浑浑噩噩地过没有方向的日子。为了攒钱带母亲去大医院看病,他开始出去找正当的工作。

  由于文化程度低,杨忠华在县城的一家饭馆里当服务生,虽然收入低,但也勉强度日。后来杨忠华娶了村里的一位姑娘,儿子也在一年后出生了。一家人几乎都要靠杨忠华养活,杨忠华的压力很大。而不久后的一天,杨忠华与饭馆老板发生矛盾,他丢掉了这份给予一家人口粮的工作。

  失业后的杨忠华漫无目的地走在街上,遇见了年少时的玩伴。如今玩伴早已不是当年的混混青年,腰挎皮包,身穿名牌。在聊天的过程中,玩伴得知杨忠华现在的处境,便问杨忠华想不想找份收入高的工作。杨忠华心里知道,玩伴嘴里的工作可能并不那么光彩,母亲的期望与襁褓里的孩子让杨忠华不愿意再冒险,但是接连两个月,他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看着嗷嗷待哺的孩子,心急如焚的杨忠华决定再冒一次险。

  内心的恶魔再一次被释放。杨忠华找到了玩伴,表示愿意跟着他一起干,但前提是不能干违法的事情。

  看着头上冒冷汗的杨忠华,玩伴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别紧张,没事的,你听我的通知就行。”并从包里拿出5000元钱给杨忠华。杨忠华忐忑不安地回到了家,这一夜,他失眠了,知道自己可能又一次走上了不归路……

  三天后,玩伴给杨忠华打来电话,让他帮忙送个包裹给临县的某某。事成后,玩伴又给了杨忠华1万元。面对如此高的收入,杨忠华更加不安了,也隐约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事了,但是想到家里没米下锅的窘境,他安慰自己,等找到合适的工作就不干了。

  在侥幸与挣扎中,杨忠华熬过了一个月。然而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在儿子满周岁的前一天,杨忠华因贩卖毒品被守候在车站的公安当场抓获。面对罪行,他供认不讳,年迈的父母老泪纵横,哭天抢地。

  难以接受母亲罹患癌症

  在看守所里,看着满头白发的母亲,杨忠华头一次觉得母亲已经如此苍老了,自己似乎从未好好看看母亲,杨忠华忍不住哭了,这是他这辈子记忆中的第一次流泪,他后悔不已。最终,杨忠华因贩卖毒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后因盗窃罪被加刑,数罪并罚执行刑期11年。2015年3月他被移送到上海市白茅岭监狱服刑改造。

  原本完满的家庭,因为杨忠华的犯罪,变得支离破碎,妻子离家出走,留下了年幼的儿子给父母照顾。父母早已年迈,但依然早出晚归靠农活赚取微薄的收入抚养孙子,还要省吃俭用给杨忠华汇款。

  杨忠华的入狱给母亲带来了很大的打击,可母亲却没有责怪过他,面对11年的漫漫刑期,在一次接见的时候母亲对他说:“儿子,不管你被判多少年,妈永远都会等你回来。”可以说在一段时间内,母亲的话一直激励着杨忠华好好改造,悔过自新,大墙外的母亲与孩子成为他改造的动力,他暗暗发誓一定要用余生回报母亲。

  可天有不测风云,2018年5月,年迈的母亲被查出罹患肝癌,且已是晚期。这一消息无疑给杨忠华当头一棒,他顿时感到天都塌了下来,根本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杨忠华又一次陷入了迷茫,失去了改造的方向,自暴自弃。

  在随后的改造日子里,杨忠华多次违反监规纪律,自暴自弃的消极思想非常严重。时任分监区领导在得知这一情况后,多次找他谈心聊天,化解他的思想负担,鼓励他要振作起来,利用最后的时间为母亲尽点孝心。

  经过民警多次的个别教育后,杨忠华内心深处开始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想在母亲最后的日子里,用改造成绩给母亲最后一丝欣慰。杨忠华懊恼自己年少时的无知,让父母饱受摧残,如今就连母亲病重都无法陪伴在她左右,尽一份孝心。面对着高墙铁网,他愧对母亲今生的养育之恩,他多么希望时间可以慢点走,即便用余生换取母亲的开怀一笑,他也愿意。

  母子相见最后的拥抱

  上天似乎觉得这位母亲受的苦难已经足够了。2018年的5月28日,主管民警把杨忠华叫到了谈话室,他预感到母亲可能情况不妙,心急地喘不上气。但该来的还是会来,民警把信交到杨忠华手里,他颤颤巍巍接过那封家信,他害怕打开,他害怕面对。

  信上内容是母亲病情开始逐渐恶化,留下的时日不多了。杨忠华看着信发呆,六神无主,主管民警安慰道:“人固有一死,没有谁能够避免,如果你母亲知道你现在的改造成绩,一定会很欣慰的。”

  杨忠华的脑中一片空白,他只想见母亲一面,送她最后一程,他向监区提交了接见申请,并希望能批准他最后抱抱自己的母亲。监区领导对杨忠华的申请十分重视,为了成全他的孝心,特向监狱转交了他的申请并得到了同意。

  不久,杨忠华的母亲被家属用担架抬到了监狱接见大厅,想见到儿子最后一面的强大信念支撑着母亲快要枯竭的身体。见到自己久别的儿子,母亲欣慰地露出了和阳光一样的笑容。此时的母亲却无法动弹,而杨忠华早已哭成泪人,他向母亲走了过去,紧紧地抱着担架上被病魔折磨得骨瘦如柴的母亲。杨忠华悔恨的泪水浸湿了母亲的衣襟,母亲用颤抖的声音在他耳旁轻轻说:“孩子,以后决不能再犯法了,代价太大了。”

  阳光透过窗户照在母亲满是皱纹的脸上,那一刻杨忠华发现,阳光和母亲的爱是一样的,都是温暖而无私的!一周后,母亲因病逝世,永远离开了杨忠华。伴随着悲痛的心情,杨忠华向民警道出了自己的忏悔:“此时此刻让我真正体会到什么叫罪,我的罪有多深,亲情是多么可贵,母爱是多么伟大,如今我只能通过不断的劳动改造,去告慰去世的母亲,这也是母亲最后的心愿。”

  民警的话

  大墙内的这次别样拥抱让所有人动容,杨忠华能够与母亲最后相见,并从中有所领悟与忏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监狱民警日常对服刑人员的关心。正是由于监狱本着对服刑人员的人文主义关怀,留意他们日常改造的每个细节,从心情上的喜怒哀乐,到生活上的点滴困难,监狱民警都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以心换心,像杨忠华这样的服刑人员才能真正体会之前的所作所为多么不应该。

  而对白茅岭监狱的民警来说,在当前,将教育改造服刑人员作为监狱工作重心的时候,“以人为本”的举措将成为我们开展监管改造工作的根本遵循。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大墙故事 B03 大墙内,母子最后的拥抱 2018-08-03 2 2018年08月0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