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夏天
“我们福利院的 ‘大光明电影院’ 启动了!”近日,杨浦区社会福利院的“巨幕影院”与住养老人们见面。容纳上百人的会场座无虚席,过道上还有老人坐着“轮椅加座”,大家聚精会神观看着电视剧 《海棠依旧》。
相较于普通投影画面,这种近乎专业水准的放映设备,有效缓解了部分住养老人因白内障看不清影片的问题。而对于更广大的住养老人来说,通过大伙自己的党支部,集中向院方反馈了大伙对观影的更高需求,得到了迅速落实。
近期,杨浦区老干部局在区福利院设立了全市首个养老机构住养老人党支部。那些“人老心不老”的党员骨干发挥余热,团结全体住养老人,定纷止争。他们与院方携手共治,增强了大家对福利院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养老院里“抢电视”仍是常见矛盾
越剧与沪剧,许多年轻人甚至难以区分。但在杨浦区社会福利院的一个房间内,这却成了1床潘奶奶和3床傅奶奶纠纷的焦点。
“我要看越剧!”“凭什么总是你看?今天的沪剧是我一定要看的!”围绕房间内唯一一台电视机,这样的争吵,时常在两位老奶奶间发生。
这一幕似曾相识的家庭纠纷,对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人们来说,早已止步于多年以前; 但至今,仍不时发生在互为“室友”的住养老人中,让人哭笑不得,却又真实存在。
然而,如何处理这类看似并不严重的矛盾,却真切地考验着养老机构的服务管理水平。一位护工告诉记者:“其实,围绕看哪个电视频道,正是机构住养老人间最容易引发矛盾的事件之一。”
杨浦福利院办公室主任朱鲁佳告诉记者:“养老机构的业务部门配置了专人从事住养老人的调解工作。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作为机构方的服务管理人员,提出的许多意见,容易让矛盾当事人觉得有‘偏袒之嫌’,更不利于矛盾化解工作的展开。”
以“退避三舍”定纷止争
而与潘奶奶、傅奶奶同房间的老党员孙湘霞奶奶,扮演了化解矛盾的关键角色。
其实,孙奶奶和大多数老人一样,也将电视作为主要的娱乐手段之一。她喜欢看电视新闻,当然也和两位“戏迷奶奶”不同频道。但孙奶奶不愿给本已“剑拔弩张”的寝室关系火上浇油,她会跑到其他房间,“蹭”电视新闻看。
“二人争吵,肯定不会乱过三人争抢”,孙奶奶这样看问题。那么“退避三舍”之后,如何定纷止争?孙奶奶又思考了起来。
在孙奶奶的牵头下,傅奶奶与潘奶奶坐到了一起,直面“遥控器”归属权问题。孙奶奶对她们说:“住进院里,大家便是一家人,抬头不见低头见。为何要处处与人为难呢?为难他人,也就是为难自己,如果双方各退一步,那便是和谐。”
孙奶奶提议:“戏曲节目天天都有。不如你们各自轮流掌握一天遥控器,谁都不干涉谁。”另外两位老人又问:“那你什么时候看电视?”孙奶奶答:“我就不在房间里看了呗,时间都留给你们。”
两位老人听了孙奶奶这番话,心中十分感动。毕竟孙奶奶为了调解两人矛盾、增加各自看戏曲节目的时间,牺牲了自己的权利,于是均接受了孙奶奶的提议。如今,这个房间的关系已经缓和了下来。
孙奶奶告诉记者:“自己作为老党员、作为同寝室一分子,只不过多走两步路去其他房间看新闻,就能够减少其他老人间的争吵,何乐而不为呢?”
据朱鲁佳披露,孙奶奶自进入杨浦福利院住养以来,全院上下称赞有加,区域内老人都愿与之相处。这些年来,像孙奶奶一样的老党员们,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面非常热心,扮演着福利院里“老娘舅”的角色。
党员暮年,仍是中流砥柱
通过对孙奶奶这样的老党员日常观察,朱鲁佳发现,这些从烽火年代走来的老人,在暮年依然保持着旺盛的干劲与号召力。“他们走街串巷,参与各种各样的兴趣班,特别是对新晋老人的鼓励动员,让我们都大开眼界。”朱鲁佳说。
“家的概念”,是老党员们在住养期间积极推崇的理念。对于公共设施的维护管理,他们不会一味对养老机构提出要求,而是号召所有住养老人、家属要爱护公共设施。他们自发组织控烟巡逻队,劝导老人、家属不要在福利院内的公共场所吸烟。有护工告诉记者:“以往,我们工作人员也会劝导此类行为,但许多老人和家属听不进去。而面对同为住养老人的老党员,他们往往很不好意思,自觉把烟熄灭。”
而对于老人们集中反映的主要问题,党员们经过“老委会”讨论,充分听取合理内容,再与院方进行沟通。例如大家的观影需求普遍较高,许多老人对《渡江侦察记》 《地道战》《地雷战》 等“八一厂”老片情有独钟,看了一遍还想再看,但院方提供的场次却不够,放映条件也有限。因此经过老党员的反映,院方马上郑重以对。
杨浦福利院意识到,任何群体都需要有组织,即便是在人生暮年的养老院。原先,福利院和其他养老机构一样,没有意识到在住养老人中建立党组织的意义。但看到老党员们仍然在群众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后,福利院发现,如果能携手这批老党员参与共治,岂不是既有利于机构治理,也有利于为双方搭建一座沟通的桥梁,表达住养老人们真实的想法和需求?
近期,杨浦区老干部局在开展大调研工作中,发现了杨浦福利院老党员集中、自发活动活跃的特点,具备形成有核心凝聚力党组织的基础。经研究,区老干部局决定:在不给老人增加负担的前提下,于杨浦区社会福利院设立全市首个养老机构党支部。
区老干部局表示,住养老人党支部是一个新鲜事物,原先是没有这种形式的。院内所有的老党员组织关系不变,属于功能型党支部。通过支部的建立,以加强老年党员的教育功能,在生活上相互关心,在精神上相互勉励,大家“抱团养老”,增加对养老机构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传承初心,年轻党员备受鼓舞
近日,一场特殊的主题党日活动在杨浦福利院召开。活动邀请到杨浦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四部全体干警、检察六部的部分干警以及两名区人大代表。活动中,蒋凤芳、陈昌俊两位老党员的座谈让检察干警们十分难忘。
这两位均已85岁高龄的老人,早在年轻时就要求入党,但由于各种原因,蒋凤芳老人直到退休前三年才入党,陈昌俊老人在45岁时才入党。在长长的岁月中,他们做到了“矢志不渝,不改初心”,最终实现了心愿。
陈昌俊老人送给全体检察干警四个字:“立志、立德”,引起了大家的共鸣。陈昌俊表示,“立志”就是立下一心一意、坚定跟着党走的志向,“立德”就是立有把人民放在心,服务一辈子的品德。
杨浦检察院丁磊检察官告诉记者:“通过与老党员的交流,我们感到,不忘初心,就是不要忘记我们最初的梦想、不要忘记自己许下的誓言、不要忘记为之奋斗的目标。作为一名党员,我们的初心就是为人民服务; 作为一名检察干警,初心就是要运用检察职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这是职责所在,使命担当。”
据悉,杨浦检察院依托“杨浦法治讲堂”品牌,深入街道社区,开展有针对性的法治宣讲活动,以增加群众的法治意识、提升公众防范不法侵害的能力。丁磊表示,对于机构住养老人,目前保健品诈骗仍是侵害他们利益的主要犯罪形式之一,如一些“免费领取鸡蛋”活动,是较为常见的骗术。
朱鲁佳表示,作为新生代的党员,对于这样一批从烽火年代走来的老党员,她能够感受到一种突出的信仰力量。“那种对党的忠诚、信仰,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例如有一位老奶奶,解放后来沪一直在浦东做社区工作,直到退休前才落实社保待遇。她一直对福利院党支部工作十分热心,前一阵子,她看到我们都佩戴了党徽,就一直追问我他们的党徽何时发放到位。还有护理区的孤老,新闻里看到有地方受灾,就要求交特殊党费来帮助灾区,并提前立遗嘱,要把所有遗产都留给党。”
朱鲁佳表示,生在新中国最和平、繁荣的时代,年轻党员与这些老党员相比,缺少一份磨练。“他们能够切身体会到,所有的好生活都是党给予的,所以对党有一种强烈的信仰和回馈意识。长期以来,这份信念是对我们最大的榜样和震撼。”朱鲁佳说。

首页




放大
上一版